前些天看到公眾號上的一篇文章,特別喜歡。其中有一句格言,[如果說美貌是推薦信,那么善良就是信用卡。]--布爾沃·利順
這是個看臉的社會,我們都知道。不管是面試見工,還是相親見人。甚至于吃飯購物時,店員都可能因為你漂亮或帥氣而更友善。
刷微博經常能看到這樣一句話,愿你被這世界溫柔以待。如果是在過去,我會覺得這句話很受用。好比在失意的時候,它就像是一劑強心針。而時間到了現在,我更喜歡的是,愿你與這世界溫柔相待。沒錯,是互相溫柔以待。因為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是一種難得的幸運。而溫柔對待這個世界,則是我們的一種善良。
快節奏的社會環境下,我們漸漸變得浮躁,失去了耐心。等不及排隊的車流,等不及慢節奏的劇情,等不及遲來的愛人。其實,等待并沒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內心那個不安分的小惡魔。就好像堵車的時候,我們看到別人插隊成功先走了,心里就會開始覺得不甘心,然后也跟著去插隊了。很多諸如此類的事情,難道說我們每次碰到覺得心有不甘,感覺被欺負了的時候,就要等量的效仿著報復回去?那是不是如果哪天我們被狗咬了一口,也要馬上咬回去呢?!
在那篇公眾號的文章里,作者寫到絕大部分人會追求眼前的[推薦信]-美貌,忽略背后的[信用卡]-善良。然而,美貌的[推薦信]是會貶值的,善良的[信用卡]卻是增值的。靈魂若不值錢,人便毫無價值可言。
美貌是天生的,我們改變不了。但是否透支了善良,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人際交往中,我們常常能看到有人憑借著自己的美貌,去占別人的便宜,甚至于去做一些挑戰道德底線的事情。但這些事情的背后,又有哪些是能長久維系的?始于顏值,終于人品。初次見面的時候,美貌是加分項,但長久交往下,人品才是關系發展的決定項。雖說這是個看臉的世界,但美麗的容貌會慢慢褪去,就像一只花瓶,如果碎了,還剩下什么?
Kindness is not an act.It’s a lifestyle.我喜歡文章最后的這句話。
多一份善良,多一些溫柔,多一點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