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曾經我最討厭提起我畢業的高中,我在這里找不到我的角色,我在這里收到過最沉痛的傷害,三年沉淀的是最悲慘的回憶。我真的恨它。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2016年的熱播網劇?最好的我們?,女主角的超強帶入感也是火熱的原因之一。有時候真的會覺得我就是里面的耿耿,可是很慘的就是,我沒有好同桌兼喜歡的人余淮,也沒有會為我指點迷津的洛枳學姐,更沒有親密無間的一起面對差成績的簡單和貝塔。
而再這樣一所一本率達到80%的學校里,是有多么的壓抑,可想而知。每次我經過老校的教學樓,都覺得它像個怪物,吃掉了無數學子的青春。當我默默的作為一個學生時候,總想著盡快逃離這里,離開了以后,就再也不要回來。
但是在今年,我看到處在市中心繁華區的老校,已經被拆是差不多了。
只是偶爾點開了視頻,航拍的老校,還有第一眼看上去像"監獄"一樣的新校,都像是最靜默的風伸出觸角,勾起你最溫柔的回憶。這里有最聰明又肯努力的學霸,和他們在一起你不知不覺的就超過了很多人。點無數外賣的濟南路55號,一開始在教室吃KFC,惹無數人跟著學。不想背政治時和同桌去一食堂買了零食去科技樓頂天臺坐著聊天,看對面的商場在夜幕下流光溢彩。
現在想來,對付超級中學的漠視,必須要樂觀。要組成低分小聯盟,在互相鼓勵的基礎上相互幫助。
努力提升成績才是正經事,但是作為資深學渣,我也知道再這樣的中學中你可能已經很努力了但是有更聰明的人比你還努力.......然后你就會很挫敗就沒有動力繼續前進了。所以樂觀的心態很重要,不然很容易就在里面當成了變態.......
其實母校真的就像母親,無論我們得不得的到母親的偏愛我們都會想要她的愛,她的承認。我們不會真的不愛她。
所以我是真的恨她啊,又是真的愛她。
一將功成萬骨枯,所以我有點能理解她。在中國的有限教育資源下,為了培養出更多的人,在各個教師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忽略了"底層人士",也是無奈的地方。
老校已經被拆掉了,但時光拆不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