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宗盛為辛曉琪寫下《領悟》的時候,辛曉琪的愛情正走向終結。她與相愛了11年的男人結婚,但婚后的丈夫出軌了。分手,成為必然的事。
辛曉琪在痛苦中掙扎的時候,李宗盛送來了《領悟》。
“多么痛的領悟
你曾是我的全部
只是我回首來時路的每一步
都走的好孤獨”
辛曉琪在拿到這首歌的剎那,就與這首歌融合了,李宗盛確實是為她寫的。她邊唱邊哭,情不能自禁。
李宗盛說:抱歉,這首歌,可能不會紅。
辛曉琪回應:沒關系,我盡力唱好。
一首經典之曲從那時開始流傳
……
“陌生的城市,漫天的風沙,那種清凈,那種孤獨,還有不想放棄的希望,讓我覺得,和現實絲絲入扣。”唱起《漂洋過海來看你》這首歌時,娃娃說,李宗盛就像在她身邊安裝了監(jiān)視器,他寫下的,是她的故事。
那時的娃娃與詩人阿櫓相戀,她辛苦打工半年,攢夠了路費,一路漂洋過海,去北京看她的情郎。但阿櫓已經結婚了,所以這段苦戀只能結束。
“一個女孩漂洋過海到北京去看男友,但對北京的認識一直僅限于男友的住所,我一聽就決定為這個故事寫首歌。”李宗盛在小飯館的餐巾紙上寫下了這首經典。
“在漫天風沙里
望著你遠去
我竟悲傷地不能自己
多盼望送君千里
直到山窮水盡
一生和你相依”
娃娃有多感同身受呢?錄音棚里的她,一度哭到唱不下去,哭到聲音沙啞。重錄了很多次,直到專輯里的其它歌都錄完了,娃娃才勉強調整好狀態(tài),錄下了這最后一曲《漂洋過海來看你》
……
在李宗盛演唱會上,張艾嘉曾開玩笑逼問李宗盛:“你有沒有愛過我?”李宗盛頓時口吃,胡子拉碴的男人竟然像一個羞澀的大男孩。這時,已距張艾嘉首次唱《愛的代價》,過去了13年。
有人說,《愛的代價》是那時暗戀張艾嘉的李宗盛為她寫的情書。
但李宗盛說,《愛的代價》并不是一首情歌,而是唱給姐姐張艾嘉的。但他又對張艾嘉說:這首歌是想著你寫的,想著你為什么嫁給別人了。
多年以后,當張艾嘉再次唱起《愛的代價》時,她說:經歷過更多的事情,才發(fā)現,這首歌每一句,都是一個畫面。每一句,都是一個故事。每次唱這首歌,都一定會哭。
或許,這首歌真的不是情歌,但它卻唱到了張艾嘉心里
……
李宗盛曾寫下過許多歌,他感動了唱過的歌手,他也感動了無數的大眾。
歌中的那些故事,歌中的那些情意,歌中的他與她,在驀然回首之間,你發(fā)現唱起的正是你的故事。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李宗盛。
聽過他的歌的人,都會愛上他。
2.林憶蓮說:李宗盛這樣的男人,好像能夠看透女人的所有心事。
李宗盛說:像林憶蓮這樣的女人,聽她的聲音就足以愛上她。
他們注定是要相愛的人。
1992年時,李宗盛和林憶蓮為《霸王別姬》創(chuàng)作演唱了主題曲《當愛已成往事》,這是他們的第一次合作。
“愛情它是個難題
讓人目眩神迷
忘了痛或許可以
忘了你卻太不容易”
不能相忘的一對有情人情難自禁,無法離開彼此。但當時的李宗盛已經與朱衛(wèi)茵成婚,并且有了兩個女兒,離婚需要面臨世俗的壓力和輿論的譴責。
斬不斷,理還亂。
1994年,李宗盛開了一場暫別演唱會。當李宗盛邀請作為嘉賓的林憶蓮上臺合唱時,他羞澀別扭的就像一個大男孩。他和林憶蓮之間那種欲說還休的情意彌漫全場。而當時還是李宗盛太太的朱衛(wèi)茵正坐在臺下。
演唱會之后,林憶蓮賣掉了香港的物業(yè),遠走加拿大,決定要與這份糾纏不清的感情做個了斷。但李宗盛并不打算放手,他一路追隨林憶蓮去了加拿大。據說當時李宗盛在林憶蓮的樓下守候一夜,只為見伊人一面,但伊人始終沒有出現,李宗盛在寒冷的夜里創(chuàng)作了那首《為你我受冷風吹》。
“為你我受冷風吹
寂寞時候流眼淚”
林憶蓮終究沒舍得讓李宗盛流眼淚。1998年,在相識六年后,林憶蓮和處理好上一段婚姻的李宗盛結婚了。
相愛是美好的,但婚姻卻是現實的。婚后的李宗盛和林憶蓮開始出現了差距。林憶蓮事業(yè)繼續(xù)蒸蒸日上,但李宗盛卻停滯不前。兩人又聚少離多,隨著差距的拉大和溝通的貧乏,矛盾也越來越多。
最終無法再調和,2004年7月,李宗盛與林憶蓮發(fā)表了離婚聲明。曾經的一雙璧人從此勞燕分飛。
他們由一首《當愛已成往事》而開始相愛,最終的結局卻躲不過“當愛已成往事”。
2014年,當李宗盛在演唱會上與林憶蓮隔空對唱《當愛已成往事》時,他幾度哽咽: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縱然記憶抹不去,愛與恨都還在心里。
李宗盛愛過許多人,但讓他鬼迷心竅的,只有林憶蓮一人。
3.陳淑樺對李宗盛來說是一個特別的存在。
他沒有主動為陳淑樺寫歌,但陳淑樺是他親手捧紅與打造的歌星;他為許多人寫過歌,猶如在寫他們的故事,但陳淑樺在唱起那首《夢醒時分》的時候,還是一個未經世事的小女孩,30歲的她,甚至連一場正兒八經的戀愛都沒談過。
李宗盛為陳淑樺寫歌,是陳淑樺的媽媽親自去找李宗盛請求的。李宗盛只能寫。
當時的陳淑樺是一副乖乖女的模樣,從來沒有離開過媽媽的保護,走的也是甜美乖巧的路線。但李宗盛要求她減去長發(fā),華麗轉身成為一個干脆利落的都市麗人。
單純不經世事的陳淑樺被李宗盛打造成了一個有故事的都市白領。李宗盛寫下一首《夢醒時分》,雖然陳淑樺并不是故事中人,但她將這個故事演繹的很好。
李宗盛說:我是一個很霸道的人,我心中有一個我想要的、我認為這個時代的女人應該有的樣子,淑樺在這個部分幫我完成了。
一首《夢醒時分》成為臺灣音樂史上,第一張賣過百萬的唱片。
遺憾的是,陳淑樺很快就陷入了生命的泥沼。她的母親突然去世,她的世界崩塌了。她斷絕了和外界聯系,多次企圖自殺。
40歲前的陳淑樺,一直生活在媽媽的懷抱中不曾長大;40歲后再媽媽去世的日子里,她活在了媽媽離開的陰影里不能自拔。
從此,舞臺再無陳淑樺。
2006年,李宗盛舉辦“感性與理性”世界巡回作品音樂會,報名的歌手很多,但李宗盛最想邀請的,是陳淑樺。
他將第一場演唱會的主題命名為:獻給陳淑樺。可最終,還是沒有等來他的陳淑樺。
在演唱會上,李宗盛將寫給陳淑樺的信展現在大屏幕上:
“淑樺,一切還好嗎
但愿你已從失去母親的深切哀傷里平復過來
不管我們樂不樂意
隨著歲月增長
我們都得漸漸的去看見
人生更完整的面貌
我們所有的獲得或失去
恐怕都不是生命的本意
反而是經歷一切之后
從而發(fā)現自己
所有的夢都要醒來,就如所有的傷痛最后都會被撫平。”
李宗盛在這場盛大的演唱會中,將陳淑樺排在第一,甚至都在摯愛林憶蓮之前。他對陳淑樺,無關愛情,但卻讓人感動不已,這是一個創(chuàng)作者對于歌手的惺惺相惜,對于歌手的難以忘記。
他愛他的歌手。
我想,當時在那座城市的某一個地方的陳淑樺,一定淚流滿面,一定也很愛很愛李宗盛。
梁靜茹代替陳淑樺唱了《夢醒時分》。但始終,沒有陳淑樺的味道。
世事令人迷惑,多年前無經世事的陳淑樺卻唱出了《夢醒時分》中滄桑茫然的味道。或許,這份滄桑注定了她多年后的夢醒時分。
“你說你嘗盡了生活的苦
找不到可以相信的人
你說你感到萬分沮喪
甚至開始懷疑人生。”
最終,陳淑樺歷經滄桑,她的夢,醒了。
4.李宗盛一直在為別人寫歌,經他的一支筆,捧紅了很多人。
在他年過半百的時候,終于為自己寫了一首歌,創(chuàng)作演唱都是他自己,一首《給自己的歌》是他專門送給自己的。
在演唱這首歌的時候,李宗盛一度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他用沉默訴說著心中的感慨萬千。他或許是悲傷的,但更多的也許是過盡千帆的蒼涼。
“想得卻不可得
你奈人生何?”
第一句就入了心魄入了肺腑。
寫的真好啊!年過半百的李宗盛,已將飛揚跋扈的人生落筆開花,結成一句平平淡淡的話。
如果說年輕時的李宗盛擅長將人世間的故事用最普通卻最感人的歌詞講出來,那么如今的李宗盛已然和這些歌融合在了一起。
歌者是他,歌者也是他。
李宗盛說,我希望你們能聽明白我的歌,卻不用像我經歷那么多。
謝謝你的祝福,但人生遲遲早早,都會聽懂你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