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因為夢的約定,我和絕大多數人一樣,都忘記了自己真正是誰?從本源“一”的狀態來到了“二”的狀態(妄想分別執著盛行的狀態),認為我是我、你是你、眾生是眾生,渾渾噩噩夢游一般一走就是很多年,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總感覺哪不對,總覺得自己似乎缺失了什么,是什么呢?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 ? ? ? 為了讓自己心安,我決定不再坐以待斃,先動起來再說,開始追求財富、人際關系、健康等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來彌補自己的缺失,后來發現這些外在的事物都是變化的,變得有時候都讓自己很難相信他們曾經真的存在過,追逐的過程也讓自己不自覺的陷入“沒得到的時候難受,得到了擔心,失去了痛苦”的窘境,焦慮、不安如影隨形,無常的變化也讓自己的缺失感愈發強烈了。這種感覺越來越難受,我像是一只被困在風箱中的老鼠一樣,不動的時候覺得悶,結果越動心越亂,越看不清周圍的世界了。為了遠離這種感覺,找回自己缺失的部分,讓自己徹底心安,我又重新上路了,不同的是因為一些機緣,這次探索的旅程由外在的物質世界逐漸轉向了內在。幸運的是,在原本被我看作是一片混沌、空無一物的內在我居然見到了自己缺失的部分——真正的自己。在那一刻,我體驗到了久違的陽光和從來沒有過的和平、喜悅,沒有一點悲傷的影子,眼淚卻止不住的無聲往下流,像是在訴說什么,或許是在訴說長久以來自己執著于顛倒夢想向外追逐積壓的情緒,在淚光中我逐漸歸于和平,發現自己內在逐漸升騰起一股力量,身體也開始逐漸發熱,我不由自主的伸了個懶腰,仿佛從一個曠世大夢中醒來一般,我隱約感覺真正的自己回來了,自信回來了。盡管這種陽光還不能持續的照射,但是已經讓我這個在黑暗當中走失多年的小孩有了家的感覺。
? ? ? ? 從夢中醒來的體驗讓我對古圣先賢的教導開始重新認識,在被喻為人生說明書的經典中,我發現其實老祖先早已說清了一切,只是自己有意無意的錯過了這一切。回家的旅程讓我開始逐漸明白孟子所說的“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到底說的是什么意思。明白了君子原來說的就是明心見性、了悟真相,知道自己真正是誰的人。小人、凡夫就是忘記了自己的真正是誰,受困于眼前的環境,執著于眼前的一地雞毛,與自己的創造物糾纏不清,而忘記了自己才是創造這一切的造物主本身。正是這個重大的發現讓我恢復了全息視角,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開始與真正的自己合一,向我即天理、良知、佛、心、自性、道邁進,不斷回歸“一”的狀態。直到人生這個“一二一”的壯麗藍圖在我心里逐漸清晰時,我才發現一切都被自性安排的天衣無縫,不得不嘆服這個游戲的設計者——自性,太牛了!
? ? ? ? 仔細看看“二”的特征——妄想分別執著,我發現三者實際上是一回事,正是因為分別,認為自己是完全獨立于眾生的存在,才有了各種比較、攀比,有了各種妄想和執著。那么自己和眾生到底是什么關系呢?眾生到底是什么呢?《金剛經》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壇經》說“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古往今來,無數圣賢的教導都說明了一個真相,那就是:眾生都是自己的心變現的,都是自己內在的投射,與外在眾生的分別只是一個幻象,這個幻象的存在就是用來映照我們的內在,讓我們來清空地獄、立地成佛、恢復真我的,實際上我就是覺、佛、道、心、自性、天理、造物主。外在的諸多不順,其實都源于自己的內在不清凈,所以要想讓外在呈現財務豐盛、情感順滑、身體健康的情景,必須讓自己的心自在。要讓心自在,必須清空內在的眾生——種種遮蔽障礙圓滿天性的私欲、信念。要清空心中眾生,首先必須知道他們在哪。
? ? ? ? 如何才能找到心中的眾生呢?從貌似混沌一片的內在直接找出遮蔽障礙自己的眾生——私欲、信念的確無從下手,但是我們本身就是內外一體的,當我們保持覺察,將一貫外視的目光收回時就不難發現,每當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與外界發生聯系時,我們的內在就會起波瀾,尤其是當外在眾生的呈現特別不如自己心意的時候,我們的內在就會翻江倒海。當我不明白內在決定外在鏡像這個根本性運作原理時,我的習慣做法是評判、指責,認為我之所以這樣都是因為你、因為外在眾生的呈現,但令人奇怪的是身處同樣的場景,偏偏就有人和我的反應不一樣,甚至會出現截然相反的反應,好奇怪!甚至我自己面對同樣的場景,反應也會變化,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經過一番探索我發現,原來自己的反應完全取決于自己當時的狀態、想法,說到底就是自己的想法、念頭決定了自己的情緒,尤其是信念作為自己長期熏染、信以為真的念頭對情緒的掌控無疑就更大了,正因如此,一旦有人膽敢冒犯我的信念、價值觀,就會受到我的堅決反擊。在不覺察的情況下,自己完全就是一個被自己信念、想法操縱的心智機器,情緒就是這臺機器溝通內外眾生的信號。當我處于覺察的狀態,內在清明,心如明鏡時就會發現原來眾生都是我的鏡像,都是我的內心、自性吸引來的演員,他們并沒有力量,內在才是一切的源泉、總導演。真相真的就是:“我是因,世界是果。”如此這般,眾生就是我修心的最佳外緣和不二選擇。正如《壇經》所說:“若識眾生,即是佛性。識自心眾生,見自心佛性。欲求見佛,但識眾生。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自見本心,自成佛道。”
? ? ? ? 找到了眾生的藏身之處,如何來清理他們呢?《金剛經》中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壇經》:心中眾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即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癡眾生,將正見度。既有正見,使般若智打破愚迷眾生,各各自度。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汝須念念開佛知見,勿開眾生知見。由此可見從《金剛經》的“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到《壇經》“自性自度;念念開佛知見”都在強調要清空地獄就要在內在下功夫,借助外在的眾生緣,立足當下,時刻對內外眾生溝通的信號——情緒,保持覺察,直面情緒,讓其與念頭、體感一起流經、生滅,恢復本自清凈的狀態,同時立足自性的全息視角,不斷降伏、打破心中的眾生,徹底掃除障礙自己圓滿自性的私欲信念,感恩眾生的精彩呈現,感恩一切,去除分別妄想執著,和外在眾生重新合一,利益眾生、滋養眾生,實證自己和眾生的圓滿天性。
? ? ? ? 清空心中眾生、地獄,回到本自具足、圓滿的自性、佛,是什么情景呢?《壇經》說:自性若悟,眾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眾生。自性平等,眾生是佛。自性邪險,佛是眾生。說白了就是一旦回歸,眾生都是平等、具足、圓滿的。如此可知地藏菩薩的大愿“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實際上為每位本就是佛的眾生發的。因為地獄就在每個人的內在,就在我的內在,只有通過外在眾生的精彩呈現,才讓我有緣照見制造地獄的內在信念,有機會來不斷清理地獄,清空心中眾生,重新回歸“一”的境界,回歸本自具足、圓滿、合一的本源狀態,自會活出佛所說的“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自在狀態,成為愛本身,從自性中源源不斷的生出愛來,將博愛經由自己帶給世界,與眾生代表的各種佛彼此滋養,和諧相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享幸福極樂的大同世界。想想都覺得好美啊!
? ? ? 誠意正心,感恩眾生,回歸自性,圓滿人生,和諧世界,共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