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天天長大,對世界開始有了自己的認知和判斷。作為家長,如何教導孩子做事有責任感,做個有責任心的好寶寶呢?
適當交給孩子一些任務,鍛煉孩子獨立做事的能力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爸爸媽媽要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讓孩子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勵孩子認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難,家長可給予指導,但是不要過多干預,一定要讓孩子自己獨立完成。
教孩子從家庭日常小事做起,家長應根據孩子的年齡及能力,向孩子布置一些任務,并檢查他完成任務的情況,使他認識到自己是有責任在身的。不論是什么任務,家長都要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給孩子說明白,使他意識到自己有責任有義務將它做好。例如對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就可以要求他自己疊被子,整理自己的玩具、圖書,每天飯前擺放全家用的餐具等,從一點一滴做起,培養孩子做事的責任心。
正面教育為主,鼓勵孩子做事
有始有終
家長要堅持正面教育,對孩子要以鼓勵,表揚為主,孩子的責任感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另外,因為孩子年齡尚小,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這都會對孩子持之以恒的做完一件事有所影響。當孩子完成一件事后,家長要給予積極公正的評價,并善于用語言教育將孩子的注意力吸引過來,鼓勵孩子繼續完成他應該完成的任務。告訴孩子只要努力去做就好,同時還要教他今后應該怎樣做,要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潛力所在,幫助孩子養成積極、認真、嚴謹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培養孩子對自己言行負責的態度。
父母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孩子責任感的形成過程也是一個在人際交往中觀察、模仿他人責任行為的一個學習過程。父母就是孩子經常接觸、學習和模仿的對象。日常生活中,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最深,父母的責任感會通過生活小事傳遞給孩子。
責任心的培養,是在不知不覺中形成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工作,生活的態度和責任感將成為孩子良好的學習榜樣。除此之外,當孩子稍大一些,父母可以偶爾與孩子談談自己的工作和處事方法,把自己完成一項任務后的感受和成就感傳達給孩子,使孩子能感覺到有責任意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培養起孩子的責任心。
家長要堅持正面教育,對孩子要以鼓勵,表揚為主,孩子的責任感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
喜歡今天的文章,請給我們點贊,并分享給家人和朋友吧,你還有哪些想說的,歡迎寫留言和我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