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次陪孩子去香港參加SAT考試(俗稱美國高考),孩子進考場了,我跟許多陪考的家長一樣,被一個個熱情洋溢的工作人員拉進一些留學中介公司設在考場附近的宣講會。
中介公司的講師們以男性為主,聽課的家長以媽媽為主。
在北京一家公司的宣講會上,一件事情讓我印象深刻。
一個媽媽向講師提出一個問題:“聽說美國很亂,治安不好,去美國留學到底安全不安全?”這是很多媽媽關心的問題,所以都向講師投以熱切的目光,希望他能給個明確的答復。
那位據說是曾經久居美國的男講師,應該并不了解這個問題在媽媽們心中的分量,他輕描淡寫一句:“有什么不安全的?”
一位媽媽說:“我前幾天在新聞上看到美國的一個咖啡館發生了兇殺案。一個黑人因為一點小沖突殺了兩個人。”媽媽們一片驚嘆聲,講師看了大家一眼,說:“這個不奇怪啊,我有一次在一個餐廳,旁邊一個人一刀捅死了另一個人。”
媽媽們“天哪”的感嘆此起彼伏。
講師說:“不用擔心這些,這個不證明去美國留學不安全。”他繼續講述他要講述的事情,諸如留學申請需要注意的事項,留媽媽們的心在風中凌亂。
不知那一次,有沒有媽媽因為講師的這一席話,決定孩子不要出國留學了。
汶川大地震那一天,中午,我和老公跟一個遠方來的朋友一道吃午飯,午飯后,回到家,突然感到房屋一陣猛烈的搖晃。餐桌上方懸掛的吊燈發出像風鈴一樣的脆生生的響聲。
“地震!”我們夫婦倆對視一眼,不約而同叫出聲來。我老公一把將我拽到他身邊,緊緊抓住我的手。
更猛烈的晃動來了。音箱上擺放的陶瓷小狗被甩到地上,“啪”一聲摔得粉碎。
我覺得有些頭暈目眩,扭過頭仰臉看一眼我老公。他正在四處張望,目光落在客廳陽臺的承重梁那里。我發現他眼中閃出一絲慌亂與驚恐,雖是稍縱即逝,但仍然被我捕捉到。這是我前所未見的。所以我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
晃動平息下來。我老公緊抓著我的手往門外跑。來到電梯前。
我們住在二十樓。
我老公按動電梯的電鈕。我突然想起來在某本書上看到過,地震時不能乘坐電梯。于是我趕緊阻止我老公,說書上說過,地震時不能乘電梯。
他看著我說:“那怎么辦?賭一把唄!”
果斷地拉著我進入電梯。
后來我們才知道是四川汶川發生了特大地震。
在我們家,由于孩子爸爸工作比較忙,經常性不在家,家中事務,事無巨細似乎都是我做主,但其實,他是我們的主心骨。他身上的沉穩,遇事不驚,不是我一時半會兒學得到的,但共同生活這么多年,也多多少少影響到我。最令我高興的是,我的大女兒,沉穩內斂,遇到事情,似乎比我成熟冷靜。
前段時間的武昌面館的砍頭事件,已是人盡皆知。我今天來說這個事,估計很多朋友要嗤之以鼻:“切,現在還講這件事,早就是舊聞了。”
確實,在這資訊傳播以及自媒體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已弄不清楚哪些是新聞哪些是舊聞了。但其實,我讀到這則新聞的時間是比較早的。當時心里還想呢,也不知那些著名的公眾號又會如何評價這樁案子?果然,此后的幾天,公眾號里、朋友圈里,鋪天蓋地的都是這件事情。
有些公眾號文章的標題,讓人頭皮發麻,膽戰心驚。諸如:《我們要多么地小心翼翼,才能幸福地過完一生?》《奪你性命的不是仇人,是路人》《武漢砍頭案,這4件關乎孩子性命的事,父母越早知道越好》等等。
是不是有世界末日快到的感覺?似乎出去吃個面沒被砍頭,這一天就已經很幸運了。天天被這樣告誡,人已活成驚弓之鳥,小心翼翼倒是夠小心翼翼了,一生也會很快過完,只是如何做得到“幸福”?
終于讀到兩篇理智淡定的文章,應該是兩位男性作者,一位是一名刑警,他說,雖然武昌面館砍頭事件手段確實殘忍,影響的確惡劣,但它只是個個案,不具備社會普遍性,作為一名刑警,可能一輩子也遇不上這樣一起案件,不必人人自危。砍頭的事不會時時發生。
另一位男性作者說“這就是一個極端的小概率事件,不必分析,無法分析。”“恐嚇教育,無限放大世界的風險”。
他講到春節回家,他妹妹的兒子,一個一年級學生,家人都說他膽小,怕事,太老實。有一天中午,他的小外甥要跟他一起出去吃清湯粉,作者的媽媽、孩子的外婆驚呼起來:“清湯粉不能吃,他們在里面放了XXX......”作者制止了自己的母親:“至于嘛,一碗粉?對人基本的信任要有,不然怎么活?”男作者說,他大概猜出孩子為什么膽小怕事了。
我也猜出來了,那孩子恐怕就是被自己的媽媽外婆嚇得膽小怕事的。那位男性作者說“一定的風險意識是要有的,但是過度夸張夸大風險,對心理有害。”
確實,不是說不能提醒孩子要有防范意識,但不要故意嚇唬人,不要草木皆兵。要稍稍淡定一點,這樣你才能養得出大氣、大方的孩子。
現在的許多家庭,大都是媽媽主政、媽媽掌舵,但很多媽媽的情緒受書本、道聽途說所影響,現在,又加上了微信的控制,信息轟炸,弄得一些媽媽一驚一乍,焦慮無比。而這種情緒的受害者,首當其沖是家里的孩子。
媽媽已經很辛苦了,如果你感覺自己是個情緒化嚴重的人,又容易受外來信息的干擾,沒有獨立思考的習慣,而且還愛放大一件事情的不好的結果,那我勸你別太關心那些奇談怪論,少看一點那些三觀不正的微信文章,諸如放大婆媳矛盾的、高唱女人當自強對待丈夫要“可以寵著你也可以換了你”的......那些東西除了影響心情,什么作用也沒有。
還有,你們的家,可以考慮讓你老公來把舵。那關系著你的家庭的走向,孩子的未來。
對于老公,不用寵,也不用換,尊重、信任甚至崇拜,足矣。我相信你會得到你想擁有的一切:疼愛你關心你的丈夫、大方大氣有出息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