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正面管教》
(全文2200字,建議閱讀時間10分鐘)
阿樂突然宣布婚訊,妹紙們大驚失色,后續報道的圖片中還看出妻子王棠云孕味極濃,似乎阿樂明年就會當爸爸了,那么他會是一個好爸爸嗎?雖然他已經不能被期待,那他孩子還是值得我們期待的~
原諒我開頭八卦一下,我已經確定明年就要當爸爸啦,欣喜又緊張,欣喜的是自己又有了新的角色和調整,緊張的是對于一個出生的新生命手足無措,特別是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屬于新手中的新手,那種感覺像是,你在一個你根本沒有準備的舞臺上手足無措,步履蹣跚。所以,我拿出了我的看家本領,提前買了一堆書,向大家學習,于是找到了這本育兒方面的經典書籍《正面管教》。
作者是簡·尼爾森(Jane Nelsen),教育學博士,杰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亞婚姻和家庭執業心理冶療師,美國“正面管教協會”的創始人。她是7個孩予的母親,18個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曾經擔任過10年的有關兒童發展的小學、大學心理咨詢教師。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被翻譯成超過16種語言,在美國銷量超過400萬冊,征美國之外的國家銷量超過200萬冊),是眾多育兒及養育雜志的顧問。我閱讀的這本書根據英文原版的第三次修訂版翻譯,該版首印數為70多萬冊。
正面管教其實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知識體系,也是1、2線城市中很流行的一些育兒社群的核心理念,他最為強調的就是按照書中的心法結合現實中的場景來運用,然后大家一起分享心得學習改進,那么今天,我就把書中的這幾個核心理念分為三大塊告訴你~
1.和善而堅定的態度
我們先來看看大人與孩子之間三種主要互動方式
1)嚴厲型(過度控制):有規則但沒有自由,沒有選擇,“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
2)嬌縱型(沒有限制):有自由但沒有規則,無限制的選擇,“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3)正面管教(有權威的,和善與堅定并行):有規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選擇,“在尊重別人的前提下,你可以選擇”
回顧自己與父母的互動方式,其實我是屬于正面管教型和嚴厲型之間的部分,或者說是嚴厲型多一些,這導致的結果就是,我和父母的關系一直不太好,逆反心理很重,那么正確的方式應該是什么呢?
也是先來看有效管教的4個標準,然后來參照自己的方式
1)是否和善與堅定并行?(對孩子尊重和鼓勵)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心靈紐帶)
3)是否長期有效?(懲罰在短期有效,但有長期的負面效果)
4)是否能教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善于解決問題、敢于承擔責任、樂于貢獻、愿意合作)
2.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區別贏得和贏了這兩個概念的區別很重要,前者意味著孩子聽進去你的話了,理解了你的用意,而后者,意味著你只是依靠著家長的身份、強大的體型或者較大的歲數取得了勝利,這種勝利往往會把你的孩子推遠。
下面是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
1)表達出對孩子的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實,你的理解是對的;
2)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認同或者寬恕孩子的行為,而只是意味著你理解孩子的感受,這時你如果告訴孩子,你也曾有過類似的感受或行為效果會更好;
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誠而友善的進行了前面兩個步驟,孩子此時就會愿意聽你說了;
4)讓孩子關注于解決問題,問孩子對于避免將來再出現這類問題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沒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議,直到你們達成共識。
記住,一定要問孩子該怎么做而不是告訴孩子該怎么做,這種參與性的交流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并且增進你和孩子間的情感。
3.犯錯就該懲罰嗎?
懲罰是我們從小到大都會經歷的管教方式,但其實,懲罰也只是短暫有效的,它的長期效果就是,孩子往往采用以下四個“R”中的一種或全部來“回敬我們”
1)憤恨(resentment)——“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報復(revenge)——“這回他們贏了,但我會扳回來的”
3)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對著干,以證明我不是必須按他們的要求去做”
4)退縮(retreat)——
a:偷偷摸摸——“我下次絕不讓他抓到”
b:自卑——“我是個壞孩子”
想想自己的童年,回到那個你犯錯的午后,你的父母是如何懲罰和教育你的?你從中學習到了什么?你愿意用什么方式來教育你的孩子呢?提前做好準備和預案往往是避免悲劇重演的好辦法,在這里,作者也提出了幾個比較好的辦法,就是問一些啟發性的問題,比如:
發生了什么事?
你覺得原因是什么?
你現在打算用什么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你從中學到了什么能避免下次再出現同樣的問題?
你以為在與孩子的相處中只有孩子會錯嗎?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對于你自己的情緒失控、犯錯時你也應該面對錯誤并且向你的孩子去道歉,這是我們中國的父母最為欠缺的一個習慣,和孩子道歉這種樹立“勇于不完美”榜樣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表達愛意的場景之一
那么如何糾正錯誤呢?也是三個R
1)承認(recognize)——“啊哈!我犯了一個錯誤”;
2)和好(reconcile)——“我向你道歉”
3)解決(resolve)——“讓我們一起來解決問題”
總結:
“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太可怕了?!?/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日本著名小說家?伊坂幸太郎
都這樣說,孩子是父母最好的哲學老師,他讓你從頭再活一次,那些曾經出現在自己小時候的問題再次出現你會怎么辦?并且我們大多數時候都太過關注于如何教育孩子,而忽略了自身的教育,這也就回到了文章的題目上,誰都不喜歡熊孩子,但很多熊孩子出現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有一個熊父母,一個對自己沒要求卻一直要求別人怎么做的家長能獲得孩子的心嗎?不能!育兒像學習一樣,是一個終身問題,將來,會有著無數的挑戰等待著我,我期待著、踐行著~
我是尾巴~
?在這里,看見成長的自己?
歡迎在下方的留言區與我互動,或者查看我的往期文章,里面已經有100余篇共23萬字原創成長類干貨文章!你的關注和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