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家日久,大部分時候對于家鄉的眷念淡的像一縷青煙。
夜半饑餓或者身體不適的時候,想念的那一口卻懷著濃濃的鄉愁。
<一>
年少時,極度渴望遠行。
高考前還在QQ空間寫:我總會達到自己想要去的遠方。
后來,出于各種原因考量之后的結局還是留在了省內,汽車兩個半小時的車程,不遠不近的距離。
會羨慕舊時同學所分享的遠方,遠方總對我有著難言的誘惑。
幼稚的以為,去了遠方,好像自己就能成為想成為的自己一樣。
大學時候,學校后門的商業街有著無數的吃的,也有我家鄉的食物。
家鄉的食物唾手可得,味道不錯,三不五時帶上同學去吃一餐。
那時候,并沒有感覺到家鄉,真的是變成了回不去的遠方。
節日,路途遙遠的同學雙目含淚,而我要在父母的再三催促中才肯回家。
那時候,離家在外仿佛擁有更開闊的天空,更自由的空氣。
<二>
后來,工作了,變成兩點一線枯燥乏味的上班狗。
很多事情相比讀書的時候變得復雜,內心沒有適應成為一個社會人的過程,所以長期的處于一種輕微的抑郁情緒中,自怨自艾,情緒低落。
吃,成了生活中最愉快的環節。
不夸張的說,恩格爾系數長期接近1,當然一方面也是反應出我的收入低下。
工作后自己住,有更多時間自己做飯。
下班回家,洗米下鍋,洗菜烹飪,花費一個小時甚至更多時間去做一桌子菜。
最后吃完的時候,一種極大的滿足感充盈全身,仿佛心情都好了幾個八度。
后來,才發現,每一口都是家的味道,都是鄉愁的味道。
做菜的手法,小技巧都有母親的印記,不加味精、雞精是家里多年的習慣。夏天的紅豆銀耳湯、綠豆湯是家里夏季的常備。
轉過身,才發現,多年前想要逃離的,卻是現在回不去的。
且行且珍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