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發生兩件事。
一是下午爸爸叫小必吹笛子,他不干,說是晚上的事。
二是晚上吃完飯,小必說要下去玩,我說先指揮一下再下去。他不干。我說,只要不到兩分鐘,很快的,他堅決不。
我說,那就不要去玩。
他就真的一直犟著。
后來,他要幫我折衣服,說要看電視,我說不行。
他又要讓我讀書給他聽,我不理他。
七點三十三,我提醒他要練功。他馬上去了。
練完功,我叫他吹笛子,他也沒意見。
是我挑起話題:傍晚叫你吹,你不吹。現在爸爸不在家了,誰教你?吹得不好聽。
被嫌棄的他傷心了,吹得更不好了。
我叫他不要吹,想吹也不給他吹了。
我的聲音是嚴厲的,他哭得挺傷心。
九點的時候,我把在看書的他叫過來,讓他坐在我的腿上,跟他解釋:
做事有規律是對的,在規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也是對的。
但,為什么吹笛子?是為了完成任務,還是為了學本領?
是爸爸在的時候學得好,還是不在的時候學得好?
如果對學習有幫助,為什么不改變呢?
再說,指揮,為什么讓你馬上指揮呢?
一,時間短,不會影響你玩耍。
二,怕忘記。因為沒有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整個暑假,指揮不超過十次。所以,想到了,馬上做,不會忘。
三,晚上需要做的事情少,我有時間讀《叢林之書》《圣經故事》英語故事給你聽,你有時間可以看課外書。
可是,因為你的鬧情緒,玩耍沒了,故事沒了,讀書時間也沒了,現在已經九點多,你連吃點心的時間都沒了,損失多大呀!
媽媽因為你的鬧情緒感到很傷心。因為我希望你是一個愛學習的孩子,當學習與玩耍有沖突的時候,你能把學習看得更重要些。
你把大把的時間花在鬧情緒上,如果是跟時間賽跑,那不是被遠遠地拋在后面嗎?
我又舉了班級里,老師可能會占課的例子,說了兩種態度的孩子。一種接受了,認真學習。一種不接受,整節課鬧情緒,不好好學習。問他要做哪種人。他用手指示意,要做第一種人。
這么一個回合下來,能不能讓他接受,來自于大人的,對于計劃的靈活改變呢?還有待于進一步測試。
但就算他情感無法接受,至少理智上明白了道理。
思考: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堅持,是可以理解的。
但,這種想法,如果不正確,不該縱容他。
要讓他明白錯誤的地方。
整個晚上,三個多小時,說不心疼時間,那是騙人的。但相對于學習本領,完成任務,習慣養成,態度校正更重要。
如果一個晚上,能讓他悟到,學習更重要,大人的意見不容反抗,鬧情緒是不對的……
那雖然說沒完成任務,收獲的道理卻比任務重要得多。
通過反思,覺得自己今天的堅持是對的。
德育為先。本領的學習可早可晚,做人的態度倒是要隨時隨地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