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跟孩子這樣說話,真的會毀了孩子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很容易被消極暗示所影響而沒察覺,尤其是在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中。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媽媽,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癥,在板凳上連三分鐘都坐不了,你最好帶他去醫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她老師說了什么,她告訴她的兒子: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其他的媽媽都非常羨慕媽媽,因為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那天晚飯,兒子破天荒自己吃了兩碗米飯。

兒子上小學了。家長會上,老師說: 這次數學考試,他又是倒數,他智力上沒有問題吧? 當她回到家里,卻對坐在桌前的兒子說: 老師對你充滿信心。他說了,你并不是個笨孩子,只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這次你的同桌排在21名。 說這話時,她發現,兒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沮喪的臉也一下子舒展開來。 她甚至發現,兒子溫順得讓她吃驚,好象長大了許多。第二天上學時,去得比平時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長會,他的兒子沒再被點名,她去問老師,老師告訴她: 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路上她告訴兒子: 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高中畢業了。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時,學校打電話讓她兒子到學校去一趟。 她有一種預感,她兒子被清華錄取了,因為在報考時,她給兒子說過,她相信他能考取這所學校。

后來,她兒子確實被清華錄取。 故事中的媽媽正是運用了積極的暗示,給了孩子力量,孩子也正像媽媽所暗示的那樣,一步步地成長成媽媽描述的樣子。

孩子的認知取決于身邊的“重要他人”的反應,你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就怎樣去暗示他(她)吧。

孩子非常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影響,積極的心理暗示孩子會讓積極、向上地成長。

反之,消極的心理暗示則會限制孩子、毀了孩子。而消極的心理暗示類的話語就不要再對孩子說了,真的會毀了孩子。???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