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嗔癡是佛教中的三毒。
所謂“貪”:是指渴取一切順境。
嗔:對所遇逆境引起忿怒。
癡:心智懵懂,不明事理,顛倒妄取,起諸邪行,惡行。三毒是人生痛苦的根本。要消除痛苦,就必須消除貪嗔癡。
癡:
又叫作無明。指心性迷暗,愚昧無知。佛教認為,眾生因無始以來所具之無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于是產生我執、法執,人生的種種煩惱,世事之紛紛擾擾,均由此而起。
因此癡為一切煩惱所依。
所以說,癡是煩惱的根本,
也就是分別之心。
生活中的癡,我能想到的,比如說,養娃這件事,尤其身為母親,難免會有這樣的執著,孩子是我生的,那就是我的呀,我得說了算。一句說了算,就是所有矛盾的引爆點。以媽之名,指點人生,有建設性還好,一旦執迷于自己的想法忽略了孩子這個個體,或許就開始導演了悲劇。
現在的孩子,是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有時候,他們的想法,我們或許都沒能跟上,有時候,真是怕被這小孩兒看不上,于是不敢聽他們在說什么,怕我們的認知已經落后。有時候怕他們太獨立,就離我們遠去。我們就會強行的把他們拴在身邊,以各種形式,替他們操辦,讓他們依賴,看似離不開我們。這樣不僅會讓孩子無法獨立生存,又會產生一旦不滿就互相抱怨指責,嗔!
那幾天,是我心情比較緊張的時候,加上點自以為是的我,以為,大寶兒的作業一定需要我陪,當我看到他寫字很慢,然后達不到我的標準時,我就受不了了,稍加生氣的說了兩句“怎么就這么慢,你還想不想留點時間玩了?” 他認真的看著我,眼神堅定,情緒穩定的一字一句地對我說:“媽媽,你可以休息一下了,我自己可以完成。”
留下我在那里,不甘心的,不滿意的反問,你確定?他使勁兒的點點頭,說,是的。不需要,我自己可以完成。于是,我灰頭土臉的走出去,之后,他自己用了差不多一天的時間完成了這些作業,結果是很好的,他安排作業,游戲,全程自己管理的很好…
我太執著于什么事情都要做的很好,孩子你得聽我的,因為我是對的…深深的我執,我太癡了,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由自己來體驗的,身為父母,孩子需要的時候,聽聽他們需要什么樣的方式,我們給予支持就好,而非一言堂,憑什么我們年齡大就得聽我的?年齡不等于智慧呀!我接受!
消除癡:
修慧就是消除癡的最好方法,培育智慧。方法很多,譬如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止觀)、智慧。
那就好好進步吧,做好自己的同時,孩子自然會以我們為榜樣,我們也無需嘚吧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