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我陪產的媽媽已經出月子了,而我這個拖延癥癥重癥患者也終于提起了筆。這次沒有打算很詳細地寫整個陪產過程,而是想寫一寫,在陪產中、陪產后的一些思考。
此次陪產,對于我們崇尚自然分娩的人來講并不完美,因為陪產媽媽到醫院之后打了硬膜外麻醉。其實我的心底是不希望媽媽接受醫療干預的,我還有很多技術沒施展開來呢(開玩笑的),因為我們周邊人看到的是即使在最大強度的宮縮,陳的狀態還是很平靜,沒有失控,沒有嘶吼等。但是陳是在意識清醒,狀態良好,清楚利弊的情況下選擇的,那么也就是說不是醫院的氛圍讓她在混亂中胡亂作出的決定,而是在自己清晰的衡量下作出的選擇。雖然,以我的立場,我是有些氣餒的,但是作為一個導樂最大的任務就是給予媽媽情感的支持,讓媽媽在生產的過程感覺到愛。正如何春蕾老師說的:我們不知道在媽媽身上背負著一個怎么樣的經歷,所以不管媽媽作出什么決定,我們都不應該去嘲笑或者去非議。我們可以告知媽媽正確的信息,讓媽媽清楚利弊然后作出選擇。
陳在產房打硬膜外麻醉后,我、陳的媽媽、陳的老公輪流進入陪伴。當陳的老公陪伴時,陳的媽媽跟我說:陳在3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尋找可以硬膜外麻醉的醫院。陳媽媽還對我說:“好可惜噢,這么好的狀態還是要打麻醉。但是是她在生孩子,我也只能聽她的了。”是的呢,生孩子,媽媽才是主角。可是現在的大環境里,還有多少人記得:分娩中,媽媽才是主角。
有人會說,既然她老早就打算打硬膜外麻醉了,為什么當時還繼續選擇她呀?因為我覺得打了麻醉,媽媽也需要人陪伴啊,當自己躺著的時候,心依然是孤單的,并不會因為你打了麻醉而消失。還有人會說打了硬膜外麻醉了,你覺得還是幸福分娩嗎?我認為陳的分娩是幸福的,比起很多媽媽的生產經歷都幸福。在這個過程中,我完全能感受到陳的丈夫對她的愛與疼惜,還有陳媽媽對她的寵,還有陳婆婆的關心,以及該醫院的醫護的熱心。在最后生孩子的時刻,是陳媽媽在陪伴,我在門外,能聽到陳與醫護的配合,與醫護的互動。
我想一個幸福的分娩并不是等于沒有醫療干預的分娩那么簡單的,幸福分娩是讓媽媽在生產的過程中擁有好的體驗,在生產的過程中擁有被愛包圍的感覺。幸福分娩,需要醫護、親人、導樂對媽媽最大的包容與接納。即便剖宮產,我認為如果有了陪伴、有了關懷,那么剖宮產也可以擁有美好的生產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