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鬼滅之刃》能超過《進擊的巨人》和《一拳超人》,逼近海賊王銷售本十幾年的冠軍,實屬應得。甚至,在我看來,作為新番的《鬼滅之刃》,其歡迎度其實是超越了老番《海賊王》的。
好作品會被爭相傳播。可各方面都老套的《鬼滅之刃》,為什么會如此吸引你我?
我認為是這部作品把老套做到了精致的地步,精準地擊中我們這類人的心。什么樣的人呢?下面會有解釋。
第一遍刷《鬼滅之刃》,感覺就是一個大鍋燴。有《進擊的巨人》、《火影忍者》、《海賊王》、《我的英雄學院》、《冒險王比特》、《JOJO的奇妙冒險》、《驅魔少年》等等動漫元素的影子……
從畫風、特效、內容、分鏡、敘述方式和結構等,尤其是體現烏托邦式情感的功力里,有一股精致的力量,讓我們這類人,自覺跟隨作者的腳步去律動。
這正是《鬼滅之刃》的吸引力所在,正是我們堅持看鬼滅的動力源泉。
廢話少說,先說第一感:
一、舒適的畫風
雖然有時候會2D化,感覺像紙片人,但總體來看,《鬼滅之刃》的日本古風風格讓人十分舒適,浮世繪的招式特效也讓人眼前一亮,打斗的每一幀都很良心,動作設計合理,沒有不舒服的感覺,最最重要的是,在二次元的世界里,顏值可是很關鍵的,鬼滅的主要角色們顯然也考慮到了這點。
畫風是我們最初能看下去的動力。
二、溫暖的家庭
雖然家庭略顯困難,但炭治郎想只要努力賣炭,還是能讓父親不在了的七口之家度過凜冽的寒冬。
一開頭,家人們的特色,家庭的背景,都由對話中描述出來,茂和花子搶著幫哥哥去賣炭,竹雄拿著鐮刀,一直用行動幫助哥哥,卻不愿意敞開心懷表達……
賢淑溫柔的母親葵枝,傲嬌的二弟竹雄,體貼的禰豆子,可愛又懂事的茂和花子,還有仍舊需要母親哺乳滋養的小六太……杜門炭治郎一家,有我們幻想中幸福家庭的各種樣子。因為向往,我們便希望他們能一直這樣幸福。
可是,在劇情推動中,我們卻一點一點地接收到危險的信號。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看吧,馬上就要發生意外(轉折)了”
但這一家子會怎樣,我們不可預知,所以這樣子的開頭,會讓你我帶著擔心,繼續地觀看下去。
三、強烈的同情心
人都有同情心,無論心怎么堅硬,總會在某個時刻,對某個事情,某個人同情心泛濫,只不過程度和頻次不同罷了。但是,熱愛二次元的我們,其實同情心泛濫的頻次和程度會比一般人高很多,這不是我說的,而是心理學家分析得來的,這是他們給我們畫的像。
當最害怕的情形產生,向往的幸福一家支離破碎后,那一瞬間,我想炭治郎以后會走上何等的路呢。當時是腦海里閃過一系列的人物,鳴人?佐助?艾倫?比特……還好,還剩下一種幸福:禰豆子,此刻,我們的注意力都轉移到了禰豆子身上,她會怎樣?會如何得救?還是遺憾死亡?
因為同情心產生了疑問,因為疑問,我們會繼續看下去。
四、強烈的保護欲
有一種很稀缺的幸福,就是有一個你要保護一輩子的人。劇情持續進展,在擔心禰豆子的同時,我們從這對苦難兄妹的遭遇里,讀到了炭治郎的溫柔與執著,堅守和擔當,讀到了禰豆子的溫順和貼心,堅定和果敢。
“睡著了……禰豆子是鬼,我是人,總有一吧天只會剩下禰豆子,那樣一定會很孤獨吧”,炭治郎在蝶屋看著睡著了的禰豆子這樣說,讓我想到了《朝花夕拾》的離別一族,如果被人遺忘,那真的太孤獨了。
所幸地是,就像炭治郎一定要把禰豆子從鬼變回人一樣。我們現在還有拼命要保護的人,身上還有責任。
不知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曾幾何時,也曾幻想過,只剩下自己,還有一個拼命要保護的人,這種稀缺的幸福和強烈的保護欲息息相關。劇情推到這里,我們的心,又在渴望幸福和擔心害怕中度過,推著我們繼續向下看。
五、強烈的奮斗心
“不要讓他人把握生殺予奪的權利,不要悲慘地趴在地上,如果那種事行得通的話,你的家人就不會被殺了!”
每個人都有一個英雄夢,更何況義勇聲嘶力竭的模樣,還在腦海里久久未散……
緊接著,炭治郎開始了他艱苦卓絕的修行,雖然篇幅極其短暫,但是作者用炭治郎的內心活動很好地彌補了這部分缺陷,配合我們的經驗和想象力,我們知道,炭治郎這兩年并沒有那么好過,支撐他走過所有陷阱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天賦和本能,還有對保護禰豆子的執著。
這點從試煉中對付手鬼的那個場景中的心理活動便可以看出,保護家人的執著,變強的決心。這讓我們這冷血已久的成熟人,又重燃飛奔5公里的熱血。
沸騰,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六、強烈的好奇心
從一開始,作者就是采取了一點一點釋放信息的描述方式,不讓信息那么密集,疏密有致,讓觀看的人接受起來沒有那么困難,剛開始,我們會好奇鬼是什么樣的,到后來發現沒那么恐怖的時候,作者又巧妙地設置了個懸念,殺死炭治郎的鬼居然是鬼王,那么堂堂鬼王,為什么要殺死炭治郎一家呢?我們從對鬼的好奇,到對事的好奇,逐步地跟著作者給我們劃好地路線走。
然后就是熟悉的套路,對鬼殺隊當家的好奇,對“青色彼岸花”的好奇,對他們之間恩怨的好奇……這種好奇心,自始至終地推動著我們繼續往下觀看…
七、強烈的同理心
人的感情生涯各不同,但總能在某些人的故事里,發現自己的影子,然后顧影自憐,嘆悲傷。
作品被人踐踏,血鬼術也得不到認可的響凱,脫離恐懼,坦然接受死亡的蜘蛛母親,內心很想成為爺爺驕傲的善逸,遺忘了卻又一直尋找父母深愛的累……
從他們的經歷當中,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喚起我們最柔弱的同理心,引起我們最強烈的情感,或激憤,或感動、或舒出一口長氣,或跳動的心難以壓抑……總之,感慨萬千,莫過于蜘蛛山大戰了。
高潮過后,引領我們看下去的,不僅僅是好奇心,更是一種情懷,主角們就像是我們相熟已久的朋友,我們主動去關心他們的近況,希望他們能突破萬難,完成各自的理想。
朋友,是吸引我們繼續觀看的動力。
八、精致
鬼怕陽光,鬼吃人,自然而然引出獵鬼人,然后鬼和獵鬼人的組織與等級漸漸浮現……雖然是十分老套的設定,但在精致的力量下,也讓我們接受了鬼滅的世界觀。
01.精致的畫風:
前期的對決和呼吸并沒有非常明顯的顯現,直到在市區里遇見鬼王以后,畫面開始變得精致的唯美起來,不僅僅是光粒子轟炸,而是恰到好處的點綴,具有明顯特色的浮世繪把呼吸法和各色招式,表現得恰到好處。
02.精致的敘述模式:
沒有像其他動漫那樣,一上來就給你述說一大堆世界觀,這個世界怎么運行,有哪些組織……拜托,哥還是記不住。
? ? 所以我非常喜歡鬼滅這一點一點地浮現,疏密有致,快慢逐步地讓整個世界都清晰起來。并且不像單純的熱血漫一樣,僅僅是升級打怪,每個怪物都有自己的情感,極力表現每個配角,使大家能根據有限的信息去發揮無限的想象,對配角們的心路歷程的變換,如今場景的發生,有更明確的理解。
03.精致的視頻制作水準:
貼合的特效點綴,不浮夸,不別扭,無厘頭雖夾雜人性的優點和弱點,但也表現得十分正能量。這里得十分夸贊“飛碟社”的大力制作,高水平的視頻編輯能力,聲畫合一,讓我記住了這個團體。
04. 精致的三幕結構:
開頭吸引人,中間有高潮,結尾有懸念,精致的內容,精致的敘述方式,精致的結構,讓人不必吸收過多地信息,跟著作者的節奏,時而歡愉時而悲傷地一路到底。
05.精致的內容:
有工作不被認可的人,有尋求完美的父母之愛的人,有迷失自我遺忘過去孤獨的人,每一個場景都在挑動現代人的情緒之弦。
? ? 這些精致,每一個都透露著作者和制片人以及參與動漫制作的所有工作人員的集體智慧和匠心,為他們瘋狂點贊!
? ? 我想,除了這些,當然還有其他原因是吸引你我的要素,比如說濃厚的古風,沒有那么多高科技,沒有那么多誘惑復雜,一切簡單而純粹……
? ? 《鬼滅之刃》在今年神作遍地的情況下,沒有任何知名度的它,卻成為了殺出重重包圍的黑馬,可見制作方的深思熟慮。你我并不傻,沒有精致的打磨,怎能輕易奪得我們的情感和注意力,甚至,錢包呢?
? ? 從這個角度來說,作者抓住了我們這類內心柔弱,卻心懷遠方,堅信自己能飛翔的人的盲目自信心理,所以這樣的情感才能死死黏住我們,并給出高評分。
? ? ? 因此,我懷揣著另一個人格,拔高自我的角度,再刷二遍,細細品味中,其中的缺陷也峰回路轉地明顯非常。
這些缺陷之所以我們沒有感覺到,是因為我們在爽的快感里,忽略了罷了。
廢話休說,再說第二感:
當你帶著現實嚴謹的思路,用審視的眼光去看《鬼滅之刃》,就會發現,它可能是快餐文化的一員,有很多場景你根本看不進去了,覺得索然無味,第一遍怎能給《鬼滅之刃》如此高的評價呢?
現在我先說其缺陷,后面再解釋這個問題。
1.畫風:
人物描的黑邊特邊明顯,看上去別扭,如果是想弄出陰影,表現陽光的目的,也絲毫沒有達到效果,反正是我覺得別扭。主角眼神很多時候略顯呆滯,給人空洞的感覺,我想是眼珠子沒有映射出對方的緣故。
2.人物扁平化:
著力描寫的大多都是內心柔弱的人,總是先表現其惡劣的一面,然后插入回憶,過渡到溫柔的一面,隱隱地表現出作者的人生觀點,即人出生都是善良的,在滾滾紅塵中,沾染了灰……而主要角色們,個個都是小天使…即便前頭不是,經過主角炭治郎的努力感染下,也會小天使化。
3.復雜度低:
讓人一眼就能預知到劇情的走向,燒腦程度不夠,即便是王道熱血漫,也過于簡單了。所以,真正打動吸引黏住我們的,其實還是作者描述的情感,而我們正是那種內心柔弱的人。
4.邏輯漏洞百出:
在之前的集數中,炭治郎在我的印象里,是一個十分努力的普通人,誰承想,他娘的還是個開掛選手,家族和起始呼吸——日之呼吸有關系。在俗稱封神之作的19集當中,和下弦5累的對決中,突然一個回憶,就學會了新技能,還有一家人的魂魄總是跟隨著炭治郎和禰豆子,幫助他們化險為夷等等,這種隨便拋設定、突然學會一項技能、難以解釋的現象(而且沒有解釋),讓人覺得十分突兀。
5.情感表現得十分刻意:
內容和手法很明確,就是針對我們這種內心柔弱的人,如果是單獨自己看的話,絕對會碰上相應的情節(或響凱、或累、或蜘蛛媽媽)并淚目的。
6.描寫鬼的背景故事公式化:
鬼犯罪-殺鬼-殺鬼人意圖+回憶-鬼被殺過程(斷續插入鬼的回憶)-鬼被殺(鬼的回憶,然后小天使化),一次兩次還行,多了會引發超限效應,因為不能保證每個故事都會讓人產生同理心,沒有經歷過,就產生不了同理心,反而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覺得拖劇情。
這是我第二遍帶著理性去審視的感受,《鬼滅之刃》絲毫經不起審視。
廢話不說,直接分析:
現在來回答“為啥第一遍評價很高,而第二遍看不進去的原因”。
首先是我們自己的原因。
每個作者在創作時,除了表達自己的思想,還會考慮到受眾。我們愛什么,渴望什么,擔心什么,害怕什么……他就會怎么來調整內容和手法,吸引我們繼續看下去。
我們愛舒適的畫風和特效,愛各色場景下的聲畫極度匹配切合,達到旋律扣動人心的地步,我們對幸福的渴望,對成功的渴望,對別人的同情,對失去的害怕……
這些底層的情緒,正是能夠牽引我們情感,讓我們堅持做一件事情的根本動力。這背后也隱藏著我們的逃避和急躁的心理,現代社會的忙碌,讓我們越來越沒有幸福感可言,只有在二次元,我們才能卸下偽裝,去真正做自己。
我們也越來越不在意漫長的成長過程,只在乎一瞬間的爽感。就像抖音一般,高潮的那個爽感很喜歡,但靜靜聽全曲卻聽不進去。
其次是作者的天賦。
僅僅對讀者了解是不夠的,你要有把細膩的情感完美地表達出來的天賦,不僅僅是過硬的技術,而是一種神秘的第六感。《鬼滅之刃》會有這么細膩的情感,和作者吾峠呼世晴是位女性關系很大,因為這種關于細膩情感的神秘第六感,多數只再女性作者身上出現。(當然,也有可能是習慣性偏見)
不過她特別擅長心理描寫,無論是主角團隊還是各類配角,作者通過人物這種心理活動,闡述了人為什么要殺鬼,鬼為什么成為了鬼,讓每個人物都十分有立體感,補全了一些劇情內容上的空白,推動了情節的發展,也解釋了之前埋下的梗。
雖然有些人并不喜歡這樣多次地直白陳述,但我就是覺得很溫暖。(或者說內心柔弱的人)
有嫻熟的技藝,也得有那神秘的第六感才能如此切合。
最后是結構和內容,暗示著我們卸下偽裝,屏蔽理性,用感性主導大腦。
原本,在對于熱愛二次元的我們來講,進入二次元感性就有主場優勢。再遇上有天賦的作者,利用精煉的言語、水到渠成的技術和英雄旅程結構,更增強了感性主導的力量。
更加精準地抓住人們的底層情緒(好奇、同情心、同理心、擔心、奮斗心等),讓讀者被感性統領,做出和平常反常的行為。(比如吸引讀者通宵觀看)
末尾,總結一下我對《鬼滅之刃》的看法吧:
舒適的畫風,良心的制作,對特定人群的把握(我們柔弱之人的特性),嫻熟的寫作技藝,神秘的第六感,然后才能用刻意為之、公式化、具體化的細膩情感打動我們,打動有柔弱內心的人。
盡管缺陷明顯(邏輯不嚴密、不復雜等),也會因為其符合我們的“烏托邦”而忽略掉。這背后其實也反映了這群內心柔弱的人情感的偽裝和缺失。
這個時代幸福感太低,讓人總是戴著面具工作和生活,每個人尋求幸福的方式不同。內心柔弱的人,只好在二次元里,尋找著自己幻想的幸福,在這樣的幸福里,隨著主角,隨著作者的腳步而律動。
但總體來講,《鬼滅之刃》在細膩的情感表現上,是值得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