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幾天跟小歌見面。恩,我們在網上交友很久,但是正經見面,這是第二次。自然地說到小孩。我說葉小當去考勵才(民營中學,教學嚴格出名)。她很驚訝:我看你是很開明的人呢,你怎么舍得的。我:我不開明啊,我舍得的。
我記得葉小當一周歲時,我寫的生日感言,只重復一個思想:寶寶,你要快樂啊,我只要你快樂。就在去年,我仍然在說:寶寶,你要自由地飛翔。我說這些話的時候,是假的嗎。當然不是,這是一個母親最真實最心底里的期待。就像我懷他的時候,我只有一個想法:寶寶,我只要你健康。可是,當他健康地出生了,我又想他聰明,想他性格好,現在我又想他有一個世俗上成功的人生。對,我就是這樣一個俗氣的母親。
我前段日子去一個在健身房認識的朋友家喝茶。她女兒念初二,送到了澳洲。她講述女兒在那兒的學習生活,寄宿家庭的友善,當地人的平靜淡泊,當地環境的清爽潔凈。她對女兒的人生要求就是:自由,快樂。而女兒給她的反饋那么好,她正在向她的愿望前進。總之,她非常慶幸自己的選擇。她在講述這一切的時候,臉上是母親的欣慰和滿足。她住在400平的別墅里,她早早在澳洲置辦了房產,她有足夠的能力為女兒鋪就一生的道路。這當然是最好的。哪個父母,不希望孩子一生無憂。可是,那句俗語要上場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很慚愧,我最多只能做到老了以后不給孩子添麻煩,我沒有能力為他一生的道路提供資源。他必須靠自己。
美國的高等教育越來越貴,長春藤名校越來越被精英階層壟斷,階層固化越來越嚴重。中國也在開始,不過,還好,我們平民子弟還念得起大學,且大學還是目前最公平的上升通道。對于沒有背景沒有資源的我們來講,基本上,考一個好大學,是改變命運的不二選擇。先生去年調到南京,他常常講,如果當年是好一些的大學畢業,那么起點就在南京而不是泰州,那么現在至少在南京有二套房子而不是現在去買高價房。人類就是這樣發展的吧,上一代往大一點的地方去,下一代就可以去更大一點的世界,最終有一天,有一代到達自由。
當然這是一個多元的世界。有的人喜歡采菊東籬下,這當然很好吖。可是“喜歡“和”只能“的境地,卻大相徑庭。我們都看過下面這個故事。
曾經有一個富翁見到一個漁夫在海邊垂釣,就關切地說:“你這樣怎能賺到大錢?如果我是你,就會想辦法買一艘漁船,這樣會捕到更多魚,賺更多錢。”
“然后呢?”
“然后我會把賺到的錢再去投資。”
“然后呢?”漁夫繼續問。
“比如開工廠。然后我再去投資,賺更多的錢,我就可以成為更大的富翁。”
“你有那么多錢以后干什么?”
“然后我可以到夏威夷海灘度假,享受悠閑的生活啦!”
“那么,你看我現在不正在享受這樣的生活。“
乍一看,做一個漁夫就很快樂很滿足吖。我們這些愚蠢的人,干了這碗雞湯吧。可是仔細聞聞雞湯,又發現不是那個味道。漁夫和富翁的區別是什么。那就是,漁夫只能做漁夫,而富翁即可以做漁夫,又可以做其他任何他想做的人。你去鄉下別墅住幾天是渡假是休閑,他只能住在鄉下是生活所迫。人生的自由不是天天可以悠閑,而是可以選擇:什么時候悠閑,在哪里悠閑,不想悠閑了有事做。對,只有更多的選擇權,才能帶來幸福,帶來自由。
另一面,雖然我們越來越強調男女平權。但是我們都心知肚明,男人的責任更大,社會對男人的要求更高。我不是說它對,我是說它是一個現實。女孩嫁了一個有錢男人,旁人會羨慕,女孩也會心安理得。男人娶了一個有錢太太,旁人會說他吃軟飯,男人要承受強大的社會壓力。女人不想工作了,可以回歸家庭,洗手做羹湯,夫賢子孝也是幸福生活的圖景。男人不想工作了,不,男人必須工作,必須養家。我甚至可以因為不喜歡做飯做家務在朋友圈胡亂哭訴,但先生早早知道他身上的責任,他每一步走得謹慎認真,從不言棄,從不訴說。我常常希望葉小當是一個女孩,不過,即已生為男人,那么就讓我們驕傲地做一個男人吧。
當然,也有人說勵才會提前用光孩子的潛能,導致高中沒有后勁。這真是一個偽命題。如果一個小小的初中就能把你的潛能用完,那你的潛能也太不經用了。以后漫長的人生怎么辦。
所以,我一早就決定要送葉小當去勵才。我清楚地知道我們要什么,并且要為此付出怎樣的努力。這樣的愿景和努力,讓我們的人生充滿活力。(否則,人生太虛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