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看了秒速五厘米,發現曾經為之感動的情緒已經消失殆盡,突然悵惘的感受到青春不知不覺地被殺豬刀何時偷偷地給剁掉了。
想起那個夏天在南方的天氣里,因為席慕蓉的詩歇斯底里的哭了起來。
如今,所有的憂慮、迷茫、不安、焦慮全來自現實的生活。
成長,不是年齡的漸長,而是對所處環境的平衡妥協。
時間作用于人的結果如此不同,成熟是對生活的思考,對歲月的沉淀。生活中,大部分成熟的人也許不是年齡更長的那個人,反而是那個經歷挫折、苦難更多的人。所以有時候不必羨慕那些成熟的人,只是別人經歷的磨礪更多。
有時候覺得,那個多年來一直沒變的人反而應該是我們應該羨慕的人。歲月仿佛對他沒有任何的干擾。他還是原來的那個他,不被鉛華侵擾。
付出與得到的天平是平等的,生活總會以它的意愿,冥冥之中拿什么跟你交換。也許這個平衡并非你所愿!
你的名字,看了兩遍電子資源,因為太好看,所以今天去影院刷了一遍。是的,如朋友所講。就算再看也不會妨礙我重新抹眼淚!
盡管看了三遍。可是還是有疑問。為什么瀧去了系守鎮,這么的真真切切,他還是忘了有“三葉”這個人,可是陪他一起去的前輩五年后見到他卻還能提起那段尋覓的過往。某人說因為系守鎮得救,所以改變了歷史,于是便沒有了這段穿越。
你的名字,還會再刷的。寫于 ?1202
話說,突然覺得,新海誠的秒五和你的名字,是不是也是作者的心路變化呢?或者說大眾的心路歷程。
年少的我們,對于愛情,總是缺乏追逐的勇氣,似乎更容易沉浸在自己臆想的愛情世界中無法自拔。于是對于愛的那個人,我們遠遠的觀望,默默的關注,隱藏于心底,或者就那樣看著愛情越走越遠。好像,得不到的永遠會留下美好的感覺。好像年輕的心更傾向于那種殘缺美,那種帶有些許感傷,孤寂落寞的美。
而年長,漸漸的對愛情麻木。失去了追逐愛情的細膩內心,在成人的眼里,經歷了多年的凡塵俗世,反而對曾經年少時對感情無限憧憬,無限敏感,執著的自己羨慕不已。再回首,反而覺得能愛的時候就應該好好的愛,執著的追尋內心。哪怕吃苦,卻在多年后回首,才覺得。沒有白白的浪費自己的青春。所以,繼秒五,你的名字表達的是對愛情執著的追尋,和忠于內心,堅定到底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