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陰郁霾霾的早上,在衣柜前躊躇猶豫了很久,萬般斟酌,終于選出了一條裙子(是我姨之前給我的),才穿上,室友來了一句
-------“哎喲,你為什么穿這件”
-------“沒有衣服穿了呀”
-------“你不是還有裙子嗎,這件,這件”
-------“其他這些不是露背就是穿的太拘束了,不想穿”
-------“真不知道你阿姨為什么會買這種裙子,不能穿就不要買啊,不合適為什么不退了,又不是不能退,這件裙子真的太難看了,這花色,真的沒辦法喜歡”
-------“。。。”
-------“明明有那么多衣服為啥還要穿這件,那么多人都說這件裙子難看,誰,誰,誰(我們共同的朋友)只是他們沒有說出口而已,你跟我們的審美觀真的差太多了。”
-------“,。。。。。”
后來雖然我還是換了一套,但當她上升到審美觀的時候,我真的呵呵了,她自己審美又能好到哪里去?這件裙子,的確是我姨買的,后來不穿了給我的,就很普通的一條裙子花色稍微花了一點而已,但她用這樣的方式勸我換一件衣服,我會怎么想?除了想給她無盡的白眼和增長了對她的厭惡之外沒有別的了。
誠然她不想我穿不好看的衣服,我明白。但人與人之間本來就對好看的理解不一樣。你說了不好看之后,我要是也同意,換一件就萬事大吉,但如果我覺得好看或者是好穿要繼續堅持穿呢?難道就不能尊重我的選擇嗎?反而竟然直接上升到審美觀的惡化和批評。尤其當這件衣服還牽扯到了我親人。瞬間我對她不滿的情緒簡直到了100點。
在這個事例中,我們可以學到些什么呢?
第一,在對別人表示評論的時候,不要一出口就是嫌棄的口吻。尤其是早上剛起床,用嫌棄的方式打開一天,真的不是一個好的方式。
第二,人和人審美本來就不一樣,你不喜歡的不代表別人也不喜歡,同樣的你喜歡也并不是說 別人就一定喜歡。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這個世界,豈不是太狹隘了嘛?我吃的很清淡的,水煮都可以吃,卻非得讓我吃麻辣香鍋什么的還說那個淡的沒味道多難吃誰會搞出這么難吃的東西,這不就是強人所難嘛?可以推薦我去試試,但是以嫌棄難堪的語言多次挑戰別人對事情的看法,這真的是只會引起別人的厭惡。
第三,在說服別人的時候,就不要拉上雙方的朋友了。為了彰顯自己是對的,都不惜的搬出了共同的朋友。這時候的我除了無奈想翻白眼,其他真的沒有什么想說了。
第四,對別人發表評價的時候,對事就只針對于這件事情,而不要因為一件事情直接上升到品味審美觀三觀啊之類的。一件事情就能概括的話,那世界上調查很好做啊,樣本唯一就好了嘛。
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可以來探討,但是不要以自己的喜好去強迫別人作出更改,更不要以自己的眼光作為標準評價別人的高低。
所謂子非魚,焉知魚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