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隨筆
今天再一次翻看了《陶行知教育文集》這本書,看到書中提到的教學做合一的問題,我覺得我們現在缺乏的教育就是:教、學、做不能統一。老師們不愿去做,只喜歡守舊,缺乏動力。
? ? ? ? 都說教師不單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快樂。如果把教師當成職業來做,當然也有做得很好的,但這背后很可能就是怨言、辛勞。如果把教師當作快樂的來源,一切都將不一樣。然而如何才能愛上教師,擁有快樂呢?教學合一就是關鍵。總之,教學合一是我們每一位老師迫切要做的,也是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手段。“教學合一”是陶行知的教學思想,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論和教學論。陶行知的教學思想,開始在《教學合一》一文中作了較為系統的論述。他說:“一、先生的責任在教學生學;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三、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主張教學合一,反對教學分離。教與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是教學論的起點。離開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就談不上有教學,這是教學理論的基本問題。 ? ? ? ? ? 書中陶行知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學,而在于教學生學。教師如果只“教”或只“教學”,這是把學生當作“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調動不起學生學的積極性,也不能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教師只有“教學生學”,交給學生的學習方法和鑰匙,啟發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才能“探知識的本源,求知識的歸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不能主觀地“拿學生來湊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應該主動地去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興趣和愛好,改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因為學生的稟賦不同,接受能力各異,教學方法也不能強求一律,“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同時教師要“一面教,一面學”,不斷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學生。這是他主張“教學合一”的理由。我們應該細細品味陶老先生的名言,努力做一個實踐者,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