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一次與從事了20年舞蹈教育的專家聊起,關于舞蹈學院每年優秀的畢業生話題,她卻講起了她的心痛之處。她說每年的舞蹈學院,都會出許多“好苗子”,可是在這樣一批“好苗子”中,總有幾個相比起來條件沒有那么好的。
不知為何,看到這些相對條件不是那么好的“苗子”,卻覺得很心疼。她說,國內舞蹈學院的課程都來源于俄羅斯,都是為了培養演員而形成的體系。但是要知道不是所有上了舞蹈學院的孩子都能成為演員,而那些條件相對沒有那么好的孩子,自然成為演員的機率就變得小之又小,久而久之,對于學習也會有所懈怠。
而多年的舞蹈學習,又沒有使她們的思維得到開拓。很多這樣的學生做不了演員,便從事了兒童舞蹈教育。可是之前在舞蹈學院的所學,對于孩子的舞蹈教育,尤其是啟蒙階段的舞蹈教育,真的適用嗎?
很多孩子是因為舞蹈基本功訓練的枯燥和疼痛,放棄了舞蹈學習。而舞蹈應該跟音樂一樣,是應該使孩子們開心快樂的。一段音樂、一個節奏,再給孩子一個故事,她可以用舞蹈展現出來。在歐美國家的舞蹈教育理念中,學舞蹈不是單純為了跳一支舞,一個動作、一支舞蹈都應該賦予孩子更多的啟示意義。所以,對于孩子的舞蹈教育,傳統的教育方式是否應該改變?如果要改變,就應該從舞蹈教育者身上進行。
丨“不教拉筋,不教下腰,甚至不教舞步”的云門舞集教室
說起舞蹈教育,很多人一定會提到云門舞集教室。云門教室目前在臺灣有21家分館,2015年大陸地區引入一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經歷大人的斥責與壓抑,當他進入知識養成的學習階段,所吸收的一切與身體完全無關。
制式的規范框住了孩子,也磨滅他原有的本能。為了從身體上,幫助孩子認識自己,云門以長年創造與積累的舞蹈藝術經驗,融合音樂,幼教,心理學等,一起開創出生活律動培育系統,希望以生活律動協助每個人,直接從肢體的舞動中得到快樂。透過引導和探索,去碰觸生命中最真的本質,重新建立身心均感舒服和放松的狀態,也學習如何尊重其他人的身體空間。生活律動課程,為孩子創造情境,引導他們展現屬于自己的動作。
讓孩子去感覺自己的身體,也接受別人的身體。在生活律動課程中得到全然的釋放,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不受規范局限。云門所有課程都是臺灣原創,在云門舞集的基礎下,結合臺灣的各種藝術形式一起創造出來的,是華人地區第一個身體教育系統。
丨不受時間、空間、主題、意義限制的玩得美
玩得美情境舞蹈教室,是睿藝一直關注的國內自主研發的一套兒童舞蹈啟蒙課程。按照兒童生理及心理的成長特征及敏感期,將玩得美情境舞蹈教室分為5個課階,獨創的快樂基訓組合教學法和情景即興創意教學法,為孩子從舞蹈啟蒙到舞蹈表達最終實現藝術心靈成長,鋪墊了堅實的基礎。
玩得美情境舞蹈教室改變舞蹈教學的傳統模式,在啟蒙期也是不以任何成品或規范要求框住孩子對舞蹈的感覺和印象。從天性出發,在孩子觸摸與體會到的生活與情感中汲取靈感,用游戲與快樂的方式引導肢體由心而動,自然地享受舞蹈,而不是刻板地學習舞蹈。在藝術感悟力及藝術情感的表現力上,玩得美情境舞蹈教室創造性地把舞美情境融入教室,幫助孩子理解作品,搭建舞蹈想象力的階梯。
讓藝術的融會貫通更加觸動孩子的心靈,從而豐富舞蹈的意義,孩子在這里,可以舞出她自己。就像每年一次的“雪絨花solo秀”,就是讓小朋友們隨性而舞,不受時間、空間、主題、意義限制的自由舞蹈。這樣的形式可以幫助孩子直接找到舞蹈中的自己,提升自信心,從舞蹈中獲得自我價值感。
關于舞蹈教育的改變,舉了兩個例子,這樣的改變也是在順應市場需求。提起舞蹈教育,我們常說“大陸看臺灣,臺灣看日本,日本看美國”,不得不說美國的現代舞影響了很多亞洲國家。從西方的舞蹈發展進程來看,舞蹈從來沒有將技法練習放在首位,更多的是一種回歸人性的文化形式,交流互動、愉悅身心即可。
而國內的兒童舞蹈教育,卻是少了很多創意和想象的空間,過于傳統與枯燥。對于孩子舞蹈的教育,請老師們多給孩子些自由的空間,請家長尊重孩子放慢一些的腳步,舞蹈同樣可以感受,發現生活的美,其實可以從孩子們的舞蹈語言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