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兒童語言和認知發展的秘密——繪本共讀:讓孩子的閱讀快人一步
學習能力這種看似復雜的能力,90%都是可以通過閱讀能力發展培養出來的。學齡前孩子正是培養閱讀興趣的關鍵時期,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有一個最初聽父母講、慢慢過渡到自己看的過程。我們不能期望一個孩子不學爬和走,就會跑。所以,在孩子學會自主閱讀之前,一定要有親子共讀的環節。
?要提高兒童的閱讀能力,除了需要聽讀之外,更要表達、分享和反饋。美國語言學家研究發現,兒童在閱讀的過程中,最受益的是閱讀之后的對話,這對他的大腦、語言、思維邏輯的發展更有幫助。所以,我們不僅僅是一個講故事的人,還要做一個提問者和善問者。
提高孩子閱讀能力三個方法:
1.學齡前孩子一定要親子共讀。
親子共讀的第一個好處就是建立良好的親子依戀關系。第二個好處就是可以提高孩子的讀寫能力。發現那些1~3歲經常聽爸爸媽媽講故事的孩子,在2歲半~5歲期間,就會展現出超過普通兒童的語言能力,而到了7歲就可能發展出更加強的閱讀理解能力。
2.選用合適的繪本作為親子共讀材料。
繪本是文字、圖片合為一體,一般都是由心理學家、作家、畫家為某一個特定的主題共同創作完成,帶有一定功能性。學齡前兒童識字還不多,繪本故事短小精悍,語言風趣活潑;畫面直觀形象,色彩鮮明,這些都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正好符合現階段孩子的思維特點,容易激發他的閱讀興趣。 優秀的繪本一般都很好地結合了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對學齡前孩子的安全感建立、生活習慣培養和基本自我保護措施的習得,都有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
3.如何在繪本親子共讀中與孩子進行互動。
第一種方法是敘述型故事法,它主要針對年齡比較小,詞匯量還不是很大的孩子。操作的關鍵要點是讓孩子進行復述。比如,你可以翻到繪本某一頁,先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一頁的故事內容。然后試著讓寶寶復述一遍。對于年幼的孩子,需要一些提示:“寶寶,媽媽剛才說,森林里住著三只什么動物啊?”“第一只小豬要用什么蓋房子呢?”采取這種填空式的復述,熟練以后,孩子就可以自己來講完曾經聽過的故事。
當孩子掌握更多詞匯以后,可以采用第二種方法:對話式朗讀法。操作的關鍵要點是:提問和角色扮演。比如,寶寶讀一頁,可以問爸爸媽媽問題;接下來大人讀下一頁,也問寶寶問題。如果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說錯了,把小貓正在捉魚說成小貓正在睡覺,我們不用直接糾正他,而是說:“寶寶你再想想,我給你三個參考提示,小貓在抓老鼠,小貓在捉魚,小貓在玩皮球?!弊屗谶x項中進行再認,這樣孩子會更有成就感。
等到孩子對繪本故事比較熟悉時,就可以和他進行分角色朗讀了。
只要使用了以上兩種方法中的任意一種,在寶寶2歲半~6歲期間持續地和他進行繪本親子共讀,研究表明,孩子詞匯表達能力的發展將會比普通孩子平均提早6個月,第一次獨立閱讀的時間也將明顯提前。
真正能提高孩子閱讀能力的方法就是:和學齡前孩子親子共讀,選用合適的繪本作為共讀材料,并在親子共讀中多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