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學歷史總喜歡王侯將相,愛看時勢造英雄,長大后才明白一將功成萬骨枯,能有幾天太平日子才是人生幸事。然而,從觀賞性來看,亂世的故事仍然是最精彩的。
曾經計劃要看完二十六史,結果發現那些正史古文大多晦澀難懂,枯燥無味,看不多久就睡著了。后來零星看過歷代的歷史,尤其是每個朝代開國之初的,止有隋唐初沒有細看過,因而很想看看《隋唐演義》,了解了解單田方口中隋唐十八位英雄們。
讀完《隋唐演義》之后,發現沒有想象的好看。里面沒有太多筆墨去講隋唐英雄,甚至排名第一的李元霸根本就沒出場,那些山寨草莽故事講得也很草草,遠不如《水滸》來得那么精彩。看來褚人獲不像羅貫中、施耐安那樣喜歡打打殺殺、馳騁疆場,褚公子更喜歡花前月下、吟敲彈唱。書中對于隋煬帝駕幸東都、巡游江都,唐明皇與楊貴妃描繪筆墨甚多,大寫帝王與這些嬪妃們的愛情故事,中間人物描繪、場景鋪排,穿插的詩詞歌賦極有文采。也有朋友說,這是作者在YY,現實中得不到,逃避現實,就寫出來自己滿足一下。此話也有一定道理。
隋唐英雄都沒寫,這里卻單單寫了一個秦瓊,前后有二十多回。秦瓊少年時可謂坎坷重重,本身家世很好,算是皇親國戚,因為隋代周,他老爸站錯了隊,一下子就落破了。青年秦瓊因為勇力過人,又好俠義,在地方上也算小有名氣。但是之后仕途一路不順,困頓到要賣馬、睡柴房、喝稀湯、吃干餅,但因對唐國公有恩,加上一幫草莽朋友,為后來發達打下基礎。成為開國功臣后,秦瓊及秦母都享高壽,直到武則天時,是凌煙閣開國功臣里最長壽的,堪稱人生圓滿。秦瓊之后,到孫子秦國模、秦國楨還因祖上功德被唐玄宗雙雙點中狀元,累世富貴。這雖是秦瓊的人生,卻也是每個人、每個家族的軌跡,富貴有時,貧賤有時。貧賤時堅持不懈、積極奮斗,富貴終會來臨。富貴久時,或因懈怠、或因意外,總有反轉,自然之道如是,躲不得,避不得。看清楚,便知如何應對了。
現在社會漸呈“二代”接班局勢,不管是生氣也好,憤青也罷,是既得利益者也好,是屌絲一枚也罷,現實都不會有絲毫改變。實際上,幾千年來社會一貫如此,只不過以前是明文規定接班,現在是潛規則罷了。我們應如上帝般淡定,任馬太去播撒福音。能攀上金枝就土雞變鳳凰,不小心踩到地雷也會被削官奪爵,社會是流動的,天道是往復的。自古社會就分成三部分,20%高富帥占有絕大多數社會資源,60%屌絲為生計而奔波勞碌充當社會機器的工蟻,20%奮斗在逆襲的路上,隨時準備替換被拉下馬的高富帥。科舉制能夠長盛不衰就是因為能為80%的人提供一個成為高富帥的機會,讓他們為了改變命運而拼死掙扎。憤怒時的韓寒說,要想改變規則,先要學會適應規則,所以他先買了自己的豪華賽車,然后才說些不痛不癢的話。
中國歷代都喜歡修史,平定天下之后一定先找幫文人名流來修前代史,以為臣民及子孫借鑒。以史為鑒不只可以知興替,更可以知天下。二十六朝之史,其實不過是一部歷史,只在你能不能從中鑒出來點東西來。以往好讀史,貪多,想遍覽古今,而不求甚解。其實真正讀懂的書,可能一本就足以受用終生。蘇秦研習《陰符經》而冠絕六國,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陳壽說孔明,“初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而謂三人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問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看到大略,就是看出其中的門道了。遺憾的是,至今我還不曾看出來,因而還是屌絲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