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正事專用—開會

如果說工作中自我評估一下,哪些做的比較好,那么有三項:培訓,知識庫搭建和開會。學了今天的課程,比較欣喜的是,所有點我都做到了(已包含ROAR模型),而且有一些自己工作中總結出來的心得。那么今天的整理我想分兩個部分來做:

1 寫作業(yè)。

2 自我提升—結合課程和自我認知做一個開會攻略。


1 分享一個領導或同事開會時最不能忍受的事情。

就我現在的情況,時間比金子貴,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好不容易聚齊了一波人但解決不了也推動不了任何事情,結果發(fā)現原因是會議上想要確認結果時,過程處處是盲點。

—————

2 很多年完善下來的自認為完美的會議流程,滿滿踩過的坑在一點點填平,至今屢試不爽。不確定是否相比課程更好,還是其實有雷得挖掉,需要助教協助。

1)明確是否有開會的必要——會議是用來一次性推動多個問題或者一個重點問題,日常小問答或緊急事件無需留到會議上拉長時間又耽擱當下的工作推進。

2)O-邀約與會者——需要關鍵發(fā)言人,否則更改時間。若關鍵發(fā)言人不好溝通,先聯絡其下屬或助理,請其協助溝通。

3)基于不同參與者的身份和會議的性質做不同的準備——意味著準備時間不同,且避免會上問傻問題。

①高級別會議—重在弱化細節(jié),明確好待解決的任務及當前對于這些未確定項已經做過哪些努力和嘗試(通常耗時1H以上);

②普通會議—按類型整理待討論項,可盡量細化細節(jié)和理解便于周全討論(耗時視情況定);

③周期性會議—提前和與會者定義好會議模塊和定期時間,準備好每次要總結的業(yè)務及特例(通常耗時15-20Min)。

4)R-開篇講多長時間內我們要完成的會議目標和達成的結果。

①主持人一般都知道是自己要表達的內容多還是待討論的內容多,所以可以提前滲透下討論在講完情況后還是可以隨時開始。

②若預計會存在討論不完的情況,提前告知可能會另立會,以便后續(xù)打斷。

5)A-聽懂多少全靠問。

①獲取信息問開放性問題;

②確定決定問封閉性問題(最好給選擇題);

③任務理解(含待跟進人和完成時間)及流程具體執(zhí)行方案問總結性問題;

④控場四要素:

? ? a 高級別會議委婉的問;

? ? b 其他類型會議以通知的形式告知(注意不要命令);

? c 主持人注意語速的調整,來影響會程時間緊張度;

? d 但凡會議都會涉及討論,不是做演講,務必預留討論時間。隨著對與會者個人風格的了解,討論時間+會議傳達的內容預估后再定義會議時長。

⑤不問給別人挖坑的問題(我個人覺得要分情況):

? ? a 同一方會議不要挖坑;

? ? b 跨部門涉及各自方利益,或和客戶及合作伙伴涉及責任連帶,要適度"挖坑"。注意,挖坑不是壞別人于不義,而是借他人的口呈現出某些問題或答復,以便進一步推進。

6)R-做好會議記錄。

①帶人旁聽會議需要做記錄(推薦新人做記錄助于快速掌握業(yè)務--學到了);

②下了會就整理,整理好直接傳達或布置下去就不用記錄了,因為記錄的目的在于知識經驗資產的累積。當然前提是,和你參會的對方是不會隨時不承認自己決定的人。


純技術流的梳理,都做到不容易,都做好開會很容易。

覺得自己這篇做的好 獎勵一個大Mua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