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境之南? 圖/網絡插畫
1.
我從不懷疑我對寫作的熱愛。無論是初中成績好寫作給我于錦上添花的加分項、還是高中時期成績的一落千丈,校報上豆腐塊大的文章給予我的雪中送炭,又或是大學時候參加的文學社團,她所帶給我的歡欣鼓舞。我都未曾放棄并以此為榮。
不過即便是這樣,我仍舊是帶著較強的目的性來到這個平臺。想要被簽約或是有一本我自己的書。
張愛玲說過的:“出名要趁早。”不過這句話在我身上是應驗不了了。
我一直以來的夢想便是寫字,她給我快樂,她讓我記得已經逝去日子里我的情感,她讓我回憶起我曾失去感情的珍貴,她是一杯歷久彌新的老酒。我時常看別人在我文章下面的評論,那感覺像極了同一個個相識已久的老友在交談。
我喜歡這種感覺。
2.
我對寫作的理解分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我的初來簡書平臺上的三分鐘熱情和對寫作的淺薄理解。開始的我沒有知識付費的概念,沒有點贊互粉的意識,只是流水賬似的寫,一直到后來出現的簡書暴文“怎樣玩轉簡書”“怎樣增加點贊和粉絲數”的時候我才幡然醒悟。不過這樣的文章對我來說用處不大,盡管我的目的性強,但我從未去為了簽約而簽約,堅持三個多月,喜歡我的人仍舊寥寥無幾,有時候多日的積累的喜歡數和粉絲數還會直線下降。
后來幾篇反響還不錯的文章莫名被別人盜用,拿去放在公眾號上或是在電臺錄制,文章被篡改,我才發現,原來我對知識付費和維權意識的了解還太過淺薄。
我一直以為我熬夜付出的努力,得到別人認可就好了,喜歡不喜歡打賞與否都不重要,重要的我從寫作中、別人從文章中多多少少能汲取些東西,這就夠了。
3.
褪去第一階段的“大好主義”,三個月的熱情已過,我逐漸變得開始煩躁,甚至有些懷疑當初自己的初衷,我開始否認寫作緊靠熱情和堅持就夠了這樣的想法。
我遇見了各式各樣的人物,有新手小白,有寫作大咖,有像我這樣不溫不火的仍在堅持的人。我喜歡作者懷左同學對寫作最本真的認知,用心寫文,從不投其所好去寫一些別人“需要”的文章。
我喜歡作者無戒的那份拼搏與不服輸,無論經歷什么卻從不放棄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那種堅韌,她說:“我寫的是多是鄉土氣息的作品”,也是這樣的女子體會了生活疾苦并為之認真書寫的才更加讓人欽佩。
我也喜歡作者去年的茶,僅有初中文化的他寫出的每一篇讓人久久不能忘的文章,你不得不佩服天賦、邏輯、思維、文筆這東西不是與生俱來的,卻是與生俱來可以養成的。
我希望成為那樣的人,不過我仍舊希望最后成為寫好我自己文章的人。
我佩服于他們的執著與堅持,然而后來我發現僅有這些遠遠不夠,他們的狀態能寫成瘋成傻,與書為伴,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皆是源于書中、文字中,他們大量輸入,細致揣摩,他們將文章當成是孩子,每一次動筆,都是要充滿愛和感情的。
4.
第三階段:你可以努力,但別著急。現在我擺脫了前面的困擾,不再刻意去想要得到些什么,真正的寫,是有靈魂的生命的有血有肉的,她需要我們用文字去描繪快樂與悲傷,無奈與諷刺。
我的心漸漸靜了下來,因為有些事情真的急不來。你比方說突然暴瘦十斤,一夜暴富,非要功利性的去取得些什么成就。
夢想可以有,為了錢也不庸俗,但是千萬別急,我們需要的是一步步的積累沉淀。別總相信那些寫出暴文技巧的人,沒有別人的付出,就不要總是盯著那份榮耀。沒有別人的熱忱和認真,就不要總是想要渴望回報。
除卻天生的那份興趣和性格上的執著與堅持,我們仍舊需要努力,靜靜的,踏實的去琢自己的文章,滿心虔誠,一臉真誠,行動實誠。
希望處在寫作每個階段的你那份初心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