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版納回到北京已近月余,自然體驗師培訓給了我很多美好的東西,感謝橙子老師、冬青老師還有第42期的同學們。
隨著記憶的沉淀,不知怎的一個畫面卻時常會泛上我的心頭:布滿焦黑傷疤的樹干,滿地枯黃的落葉,空氣里飄蕩著的干燥氣息……那天從溫暖濕潤、物種豐富、充滿生機的熱帶雨林出來,旁邊保留下來科研用的人工橡膠樹林讓我仿若瞬間穿越回了北方冬季干燥、稀疏的落葉林,當時很奇怪在版納竟然會有如此干燥的樹林……
后面聽小蝸讀《自然農法》,一開始聽到“不翻耕土地,不施肥,不用農藥,不以蟲、草為敵”等基本法則,對于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我來說是理解不能、充滿疑問的:農耕、農耕,農業的發展不就是從耕地開始的嗎?不翻耕怎么疏松土壤、種植作物?不施肥怎么讓作物跟得上季節生長?我知道農藥對土壤、對人體的危害,但不用農藥怎么控制病蟲害?不除草怎么保障作物生長的營養和空間?……
我又翻閱更多自然農法方面的資料,又回想起物種多樣、相依而生的熱帶雨林、那片焦躁的單一的人工控制雜草生長的橡膠林……心里漸漸多了一些明悟:地球上的每一片土地,經過長期的自然演變,在不同的環境下形成了各自平衡的生態系統,植物與動物的生存都息息相關。人類在向自然索取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聰明才智”所采取的主動行為,更多的是先破壞了自然系統本來的平衡,然后為了彌補平衡破壞后所帶來的眼前能看到的某個問題、或為了追求某個單一的價值,創造出更多的主動行為,然后帶來更多的、影響長遠的、負面的問題……如現代農業造成的土壤貧瘠、水源污染等,已極大的危害到地球及人類本身的健康。我們需要從不斷加速的不斷細化的相互割離的社會技術發展中抬起頭來,重新審視我們的生活方式、生存狀態以及前進的方向。作為大自然中的一粒塵埃,我們應從更廣大更長遠更系統的視角去考慮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給我們及地球以新的更有希望的生命綻放方式,為我們古老的“師法自然”智慧賦予更具有實踐意義的生命力。
師法自然、重塑農田里自洽的生態系統,應是《自然農法》中“不翻耕土地,不施肥,不用農藥,不以蟲、草為敵”等基本法則的實踐來源。不翻耕、不用農藥是為了不傷害田地的微生態系統,雜草是天然的太陽能板、吸收太陽能為土地帶來珍貴的有機質、并有效避免土壤的流失,微生物、蚯蚓、蜘蛛、各類昆蟲及其天敵自然達到平衡,動植物的代代相替形成了那層薄薄的珍貴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有機腐殖土壤。我們應該盡可能的保護田地里的有機質不流失、生態系統不被破壞,配合少量的針對農作物的勞作即可收獲最為安全、美味的食物。現代農業所投入的能量已遠遠大于從土地中所獲得的能量,且充滿傷害與污染,片面的栽種方式也使得食物中的營養不再“天然的自然的全面”,我依然能回味起兒時食物本身所具有的甘甜……或許不能立即大規模改變,但我們可以嘗試從小處、從身邊做起,我很喜歡樸門永續設計中提到的一些漸進式的原則,當然樸門永續設計是更廣的一種范疇……
想起伙伴們介紹的給橡膠樹取膠的方式,不知怎么心里冒出古代為人設計的名為凌遲的酷刑,心里泛起陣陣不忍,為橡膠樹也為我們腳下的大地……愿我們將來的發展更友善,如用太陽能個人機器人去實現自然農法的種植模式……
想起前幾天橙子老師轉發的那篇關于大劉《流浪地球》的批評文章,后來我把評論都補看了,當時更認同的還是身為科幻迷身份的所會認同的內容。在對自然農法有了大致了解后,又去重讀了一遍《流浪地球》,在大劉塑造的那個自洽的可能中,仍然充滿了硬科幻的光芒和人性的冷酷。不過我倒是更認可歷史上那些黑暗的時刻,宗教與哲學的光芒會更璀璨。既然我相信我個人人性中的善良,那我也就應該相信人類的善良,并以之為我的信仰。若處于《流浪地球》的世界中,我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為了逃離被吞噬而全心支持用技術推離地球,就如我不知道“為了應對將來可能的一些危險,人類是否應該不計后果的提前發展一些如核能這樣的技術?”。不過,我又想起了之前有資料所介紹的“在人身體上屬于人類的基因只有5%”,因為在我們的身體表面及身體的各個器官中,共生著無數的微生物族群,他們同時也在保護著我們身體各個器官的健康不被外來微生物侵害。如果人的身體無限放大、每個細胞都大如一個星球,我們的意識降臨到了某個細胞星球上的某個微生物身上……這時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了關于我們生存的這個宇宙的另一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