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子楓
晚上十點三十分,想發朋友圈。想了半天,敲了幾個字“情深不壽,慧極必傷”。然后,覺得有些許不妥,又慢慢的刪除了。而后,絞盡腦汁,又敲出“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北冥有魚,其名為”……
在此刻,我才突然發覺。我知識已經面臨枯竭狀態了。曾經,那個迷戀林微因、崇拜徐志摩、喜愛張愛玲的那個人,究竟到哪里去了。怎么感覺,他好似黑夜一般,悄無聲息的消失在了,詩歌與文學的海洋之中。
話說,不知從何時起,文學離我的距離就好似鄉愁——你在這頭,我在那頭;不知從何時起,寫作的那段時光,就好似白駒過隙,轉瞬即逝;也不知從何時起,寫作開始如掘井一般,掘井數尺,以為是口壞井,從而果斷放棄。
我想,也許是生活的煙火氣息。讓那個曾經,滿腦子都是天馬行空的詩意男孩,逐漸沉淪在凡塵瑣事之中。再也沒有時間,去將內心的點點滴滴,化成汪洋——遨游在“詩”與“夢”的海洋之中。
所以,他只能如同一棵逐漸枯萎的植物,等待著陽光與雨水的洗禮;等待著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季節;等待著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時刻;等待著,等待著——文學之夢,再次浮現于脈搏之中。
我相信,當大雁南歸時,當春暖花開時,當一切安好之時,當執筆不是江湖之時。亦如,吳越王所寫那般——陌上花開,君可緩緩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