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不在多,景不在遠——嚼“菜根”③

圖片發自呆呆
第31章

富宜寬厚智宜斂藏

【原文】

? ? ? ? 富貴家宜寬厚,而反忌刻,

? ? ? ? 是富貴而貧賤其行矣,如何能享?

? ? ? ? 聰明人宜斂藏,而反炫耀,

? ? ? ? 是聰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敗?

【注釋】

? ? ? ? ①懵:《說文》:“懵,不明也。”指不明事理。

【譯文】

? ? ? ? 富貴之家應該待人寬容仁厚,如果對人挑剔苛刻,那么即使是處在富貴之中,其行為和貧賤無知的人沒有兩樣,怎么能夠長久享受幸福美滿的生活?聰明有才華的人應該隱藏自己的才智,如果到處炫耀張揚,那么這種聰明就跟愚蠢沒有什么區別,哪有不敗的道理?

圖片發自呆呆
第32章

登高思危少言勿躁

【原文】

? ? ? ? 居卑而后知登高之為危,

? ? ? ? 處晦而后知向明之太露,

? ? ? ? 守靜而后知好動之過勞,

? ? ? ? 養默而后知多言之為躁。

【譯文】

? ? ? ? 到了低矮的地方觀察,才知道向高處攀登充滿著危險,到了黑暗的地方,才知道當初的光亮過于耀眼,持有寧靜的心情,才知道四處奔波的辛苦,保持沉默,才知道過多的言語所帶來的煩躁不安。

圖片發自呆呆
第33章

放得功名即可脫俗

【原文】

? ? ? ? 放得功名富貴之心下,便可脫凡;

? ? ? ? 放得道德仁義之心下,才可入圣。

【譯文】

? ? ? ? 如果能夠拋棄功名富貴之心,就能做一個超凡脫俗的人;如果能夠擺脫仁義道德之心,就可以達到圣人的境界。

圖片發自呆呆
第34章

偏見害人聰明障道

【原文】

? ? ? ? 利欲未盡害心,意見乃害心之蟊賊;

? ? ? ? 聲色未必障道,聰明乃障道之藩屏。

【注釋】

? ? ? ? ①蟊賊:禾苗害蟲的總稱。《詩·小雅·大田》:“及其蟊賊。”《傳》:“食根曰蟊,食節曰賊。”這里比喻貪財的人。

? ? ? ? ②藩屏:指屏障、藩籬。

【譯文】

? ? ? ? 名利和欲望未必能夠傷害自己的心性,而剛愎自用、自以為是的偏見才是殘害心靈的毒蟲;淫樂美色并不一定會妨礙一個人的品德,自作聰明、目中無人才是影響道德的障礙。

圖片發自呆呆
第35章

知退一步加讓三分

【原文】

? ? ? ? 人情反復,世路崎嶇。

? ? ? ? 行不去處,須知退一步之法;

? ? ? ? 行得去處,務加讓三分之功。

【譯文】

? ? ? ? 人間世情的反復變化不定,人生之路曲折艱難充滿坎坷。在人生之路走不通的地方,要知道退讓一步讓人先行的道理;在走得過去的地方,也一定要給予人家三分的便利,這樣才能逢兇化吉,一帆風順。

圖片發自呆呆
第36章

不惡小人有禮君子

【原文】

? ? ? ? 待小人,不難于嚴,而難于不惡:

? ? ? ? 待君子,不難于恭,而難于有禮。

【譯文】

? ? ? ? 對待心術不正的小人,要做到對他們嚴厲苛刻并不難,難的是不去憎惡他們;對待品德高尚的君子,要做到對他們恭敬并不難,難的是遵守適當的禮節。

圖片發自呆呆
第37章

正氣清白留于乾坤

【原文】

? ? ? ? 寧守渾噩而黜聰明,留些正氣還天地;

? ? ? ? 寧謝紛華而甘澹泊,遺個清白在乾坤。

【注釋】

? ? ? ? ①渾噩:揚雄《法言·問神》:“虞夏之書渾渾爾,商書灝灝爾,周書噩噩爾。”渾渾,深大的樣子;噩噩,嚴肅的樣子。這里指渾樸之意。

? ? ? ? ②乾坤:天地。《易·說卦》:“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

【譯文】

? ? ? ? 做人寧可保持純樸自然的本性,拋棄機心巧詐的聰明,也要留些浩然正氣還給大自然;寧可謝絕富麗繁華的誘惑,甘心過著淡泊寧靜的生活,也要留個清白的聲名在世間。

圖片發自呆呆
第38章

降魔先降心馭橫先馭氣

【原文】

? ? ? ?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

? ? ? ? 則群魔退聽;

? ? ? ? 馭橫者,先馭此氣,氣平,

? ? ? ? 則外橫不侵。

【注釋】

? ? ? ? ①馭:控制、統治的意思。《周禮·天官·太宰》:“以八柄詔王馭群臣,以八統詔王馭萬民。”

【譯文】

? ? ? ? 要想降伏惡魔,必須首先降伏自己內心的邪念,只有把自己內心的邪念去除了,那么所有的惡魔自然會消除;要想控制住悖禮違紀的事情,必須首先控制自己浮躁的情緒,只有把自己的浮躁情緒控制住了,那些外來的悖亂事物就自然不會侵入。

圖片發自呆呆
第39章

教育子弟要嚴交游

【原文】

? ? ? ? 教弟子如養閨女,最要嚴出入,謹交游。若一接近匪人,是清凈田中下一不凈的種子,便終身難植嘉禾矣!

【譯文】

? ? ? ? 教育弟子就好像養閨中的女兒一樣,最重要的是嚴格管理其生活起居,注意他所結交的朋友。一旦讓他結交了品行不端的朋友,就好像在肥沃的土地中,播下了一顆不良的種子,這樣一來就永遠也種不出好的莊稼了。

圖片發自呆呆
第40章

欲路勿染理路勿退

【原文】

? ? ? ? 欲路上事,毋樂其便而姑為染指,

? ? ? ? 一染指便深入萬仞;

? ? ? ? 理路上事,毋憚其難而稍為退步,

? ? ? ? 一退步便遠隔千山。

【譯文】

? ? ? ? 欲念方面的事,不要因為貪圖眼前的方便而隨意沾染,一旦放縱自己就會墮入萬丈深淵;義理方面的事,不要因為害怕困難而因此退縮不前,一旦退縮就會與真理遠隔萬水千山。

圖片發自呆呆
第41章

不可濃艷不可枯寂

【原文】

? ? ? ? 念頭濃者,自待厚,待人亦厚,處處皆濃;念頭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濃艷,亦不宜太枯寂。

【譯文】

? ? ? ? 一個對任何事情念頭太多的人,往往能夠善待自己,同時也能善待別人,他要求處處都豐富、氣派、講究;一個對任何事情念頭很淡的人,不僅處處刻薄自己,同時也處處刻薄別人,于是事事便顯得枯燥無味毫無生氣。所以作為一個真正有修養的人,日常生活的喜好,既不可過度奢侈華麗,也不可過度枯燥孤寂。

圖片發自呆呆
第42章

超越天地不入名利

【原文】

? ? ? ? 彼富我仁,彼爵我義,

? ? ? ? 君子故不為君相所牢籠;

? ? ? ? 人定勝天,志一動氣,

? ? ? ? 君子亦不受造物之陶鑄。

【注釋】

? ? ? ? ①陶鑄:范土曰陶,镕金曰鑄,變通造作之使成為一定形式之義。《隋書·高祖紀》:“五氣陶鑄,萬物流形。”

【譯文】

? ? ? ? 別人擁有富貴我擁有仁德,別人擁有爵祿我擁有正義,如果是一個有高尚心性的正人君子就不會被統治者的高官厚祿所束縛;人的力量一定能夠戰勝自然力量,意志堅定可以發揮出無堅不摧的精氣,所以君子當然也不會被命運所局限。

圖片發自呆呆
第43章

高一步立身退一步處世

【原文】

? ? ? ?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塵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達?處世不退一步處,如飛蛾投燭,羝羊觸藩,如何安樂?

【注釋】

? ? ? ? ①羝羊觸藩:《易·大壯》:“羝羊觸藩,羸其角。”比喻進退兩難之意。

【譯文】

? ? ? ? 立身如果不能站在更高的境界,就如同在灰塵中抖衣服,在泥水中洗腳一樣,怎么能夠做到超凡脫俗呢?為人處世如果不退一步著想,就像飛蛾投入燭火中、公羊用角去抵藩籬一樣,怎么會有安樂的生活呢?


圖片發自呆呆
第44章

修德忘名讀書深心

【原文】

? ? ? ? 學者要收拾精神,并歸一路。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譽,必無實詣;讀書而寄興于吟詠風雅,定不深心。

【譯文】

? ? ? ? 做學問就要集中精神,一心一意致力于研究。如果在修養道德的時候仍不忘記成敗與名譽,必定不會有真正的造詣;如果讀書的時候仍喜歡附庸風雅,吟詩詠文,必定難以深入內心,有所收獲。

圖片發自呆呆
第45章

一念之差失之千里

【原文】

? ? ? ? 人人有個大慈悲,維摩屠劊無二心也;處處有種真趣味,金屋茅檐非兩地也。只是欲閉情封,當面錯過,便咫尺千里矣。

【注釋】

? ? ? ? ①維摩:佛名,即“維摩詰”。釋迦同時人,也作毗摩羅詰。

【譯文】

? ? ? ? 每個人都有一顆大慈悲的心,維摩居士和屠夫劊子手之間并沒有什么不同;人間處處都有一種真正的情趣,金宅玉宇和草寮茅屋之間也沒有什么兩樣。所差別的只是,人心往往被欲念和私情所蒙蔽,以致于錯過了慈悲心與真情趣,雖然看起來只有咫尺的距離,實際上已經相差千萬里了。

圖片發自呆呆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