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事》:馮唐 /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 2021-6-28 /
文丨云海
醫科博士、前麥肯錫合伙人馮唐的新作《有本事》,是他年近半百轉型為全職作家后的首部隨筆作品。書中共分為“財務自由了解一下”“從請客吃飯開始成事”“如果還有最后一天可活”“和好玩好看的人消磨時光”“一個人的樂園”5個部分,涉及金錢、做事、處事、追求、情感、生命等話題,融合了馮唐作為詩人、作家、醫生、商人的人生思索。其中,我們可以讀到處事勇猛精進、處世淡定從容的智慧。從這個意義上講,該書可以說既是作者人生經驗的文學隨筆,也可以說是勉勵憑真本事立身成事的年輕人。
『1』
對于今天還在996奮斗的年輕人而言,或許,了解一下財務自由,是最為關切的話題。這個話題,可以寫上幾本專著,盡管寫出這種著作的作者不一定都能夠實現財務自由。但馮唐不一樣。早在2013年,作家馮唐就榮登第八屆中國作家富豪榜。不過,在書中,如何實現財務自由似乎不是一個值得談論的事情。真正值得關注的問題是:一個人基本像個人樣兒地活著,需要多少錢?在盤點了衣食住行的開支以后,馮唐得出的結論是:真不需要太多。財務自由在極大程度上其實和財務無關,還是和一個人的心智洞明不可避免地糾纏在一起。豐儉由人,在財務自由這個問題上,看得出境界。
盡管沒有告訴大家如何實現財務自由,作為曾經的商人,談人生經驗自然少不了講講投資心得。書中,馮唐就講述了他近年來的投資三原則:公心無我、不貪便宜、以人為本。需要注意的是,作者的投資三原則,可以借鑒,但不普適。不普適,是因為三原則是他專注投資醫療健康一級市場(不是股票市場)總結出來的心得,換個行業不一定就管用??山梃b,是馮唐的投資原則基于他戰略管理顧問近十年、大型企業集團投資組合管理數年、大型企業集團平臺上創業醫療健康企業數年的行業積累,也就是說,投資之前,做足充分的行業調研必不可少。
『2』
作為中國協和醫學院畢業的臨床醫學博士,書中也多有談及與協和醫學院師友的趣事,以及作者對于醫學、醫生、醫院的看法等。其中,“如何看病”“常識救人”這兩節挺有意思。
作者指出,要尊重大自然的治愈能力,不要一點點不舒服(排除了心梗、中風、胰腺炎、闌尾炎等急重癥之后)馬上就往醫院跑,多喝水,多休息,看癥狀是否緩解。如果去看了醫生,就要遵從醫囑,因為治療失敗的最大原因是不遵從醫囑(這一點筆者深有體會,此處省略一萬字)。平時,最好自學一點基本的醫學知識,建議看一本《內科學》教材和一本《外科學》教材系統學習,或者看一些靠譜的醫學科普文章(如微信公眾號“東單九號院”)。
至于常識,往往可以救自己和身邊的人,但常識并不常見,生活中,偽常識、誤解、無常識害人不淺。書中就挑選了22條可以救人的常識,細細讀來,會覺得很有道理。比如說,在處理家庭關系方面,(1)一個屋頂下,最好只有一個最后決策者;(2)最好不要讓自己的父母輩帶孩子,否則難免糾纏和糾結。在處理健康問題方面,(1)有些增強免疫力、對抗感冒的藥,已經證明對廣大人群有效而且副作用很小的,盡早吃;(2)如果實在不愿意吃任何藥,就使勁兒喝水;(3)如果三到五天還是不見明顯緩解,需要找更有經驗的醫生看看,看看診斷是否準確、治療是否得當。還有一些醫學常識,如(1)三十五歲之后,需要多認識幾個醫生朋友,請對他們好一些;(2)現代醫學演進到今天,還遠遠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科學,有很多未知,連個感冒都不能透徹理解;(3)有些醫療費用是不在醫保范圍內的,醫保并不能保一切。等等。
『3』
在最后一章“一個人的樂園”中,馮唐談到了看待生命的態度,認為人理解了死亡,就容易三觀正確。在答某刊“關于生命、衰亡與死亡的35問”中,馮唐回答了自己的生死觀。他指出,人并不是越老越有智慧,如果天生愚鈍、停止學習、停止思考、停止嘗試新鮮事物,智慧和見識不會因為年紀而增長。但是,如果天賦好,一直學習、思考、嘗試新鮮事物,年齡的增長往往會帶來智慧的增長。
對于衰老,他坦言,衰老意味著自己越來越是最后的決策者了,也沒有太多人可以商量或者分擔責任了,意味著需要更多的來自自身的勇氣。養生是貪生怕死的常見表現,人生其實無非就是:起居有常,飲食有度,遠離妄念。他設想,自己老年生活必備的三要素是:讀書、飲酒、和好玩好看的人消磨時光。在一個油膩的世界里,在無盡的欲望之海中,可以有個自己的樂園,和其他人無關,和境遇無關,甚至和物質條件無關。這應該就是人生最大的幸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