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我手中有兩支鉛筆,你手中有一支鉛筆,我比你多幾支?
? 生:一支!
? 我:我手中有三支鉛筆,你手中有一支鉛筆,我比你多幾支?
? 生:兩支!
? 我:我手中有十支鉛筆,你手中有四支鉛筆,我比你多幾支?
? 生:……? ?
? 今天的課題是移多補少,導入的時候我并沒有用課本上的例子,而是利用活生生的資源,學生。我找了兩位同學,給其中一位同學發14張積分卡,另一位同學發10張積分卡,然后提問,怎么樣,你們兩個手中的積分卡就一樣多了呢?一張一張給,很快答案就出來了,多的給少的兩張!跟著課件又熟悉了一道題,我感覺同學們都很聰明,順著這個思路這節課的內容很快就掌握了。可沒成想,脫離了實物,為了引出算式,我口頭提問的時候出現了上述的狀況。其實大部分孩子都能理解,只有個別幾個孩子理解不了,但就是這幾個孩子讓我犯了難,實物、畫圖,都能回答上來,為什么脫離了具體實物的支撐就不會了呢?
? ? 課后我仔細反思了一下,沒有“備學生”,現在備課不光要備教材,理解學科的基本內容,更要備學生,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總感覺順著思路引導學生,學生很容易理解,沒有考慮到個別孩子的身心發展差異,沒有考慮到孩子們的抽象思維能力還不成熟。所以也就沒有做好預案如何面對課堂中孩子理解不了的情況。
? 在以后的教學環節設計上應該考慮到各個層面的孩子,準備好多套預案,孩子理解了順著思路繼續走,當孩子不理解的時候也要換一種思路進行引導。
? 數學進行到了十幾加幾和十幾減幾的算法,賈凱媛在十以內加減法的時候用數指頭的方法還能解決,現在有點跟不上節奏了,逼不得已,我讓她把十以內的分成寫五遍,每天晚上回家背,必須達到說出算式立馬出結果的程度,不然以后得課程真的很難跟上,跟家長也溝通了情況,希望能盡快趕上。
? 現在一點點的引導孩子的數學思維,慢慢提高孩子的理解推理能力,沒有這種思維,脫離了實物支撐,孩子們就抽象不出模型,數學也就難學了。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加強思維能力的培養,深層次的挖掘教材,為孩子的學習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