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個人吧,其實書念得不多。
真的,如果你不相信,隨便報幾本文學名著出來,我一定沒看過90%。
這時候你或許會該說了:就你這樣的,還妄想寫小說、出書改編、當作家?
怎樣,我就是妄想了,你可別欺負我書念得少!
在我的記憶中,我受過最多的文學熏陶那是在我的小學時代。我特別愛看書,那時候剛從連環畫學會了認字,這個文字的世界對我來說是非常新奇的。我開始翻來覆去地翻看僅有的舅舅和媽媽珍藏的老書。這些書我現在都還能找出來,那些故事會啊、那些古今怪談、那些小說月報……我都看得津津有味。
啊,對了,我忘了我的啟蒙一定是聊齋!小時候夏天的晚上睡在露天的樓頂,搭著蚊帳看著星星的時候,最喜歡聽媽媽講聊齋。
“還有呢?然后呢?”我催促著媽媽后面的故事,可是她搖著扇子就睡著了。
于是當我能自己看書后,我立刻就被能自己去發現后面的故事而吸引了。聊齋和西湖民間故事滿足了我對未知的遐想。所以小學我買的書都是那些天下奇聞、人類探險史、智謀故事、靈異故事……
媽媽可能害怕我誤入歧途,有一年開始給我買少兒百科全書,給我開展了科普工作。然后是圖解紅樓夢……真是抱歉,到現在為止我都沒看過真正的紅樓夢著作。然后有一本讓我癡迷的文學類的書籍叫做《知古通今佳作選》,那里面的文字在我看來優美得如癡如畫,我不禁看了又看,不自覺地開始模仿,而那些模仿的習作果然被老師大加贊賞,甚至被聽課老師帶回自己學校去給學生做范文。
我就是這樣走上了文學之路。
但是這條路馬上又被我走歪了。
在我看了兩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牛虻》后,我不可救藥地迷戀上了金庸大俠的武俠世界,并且對古龍大叔嗤之以鼻。我甚至開始寫武俠小說,哈哈,完完全全是拿笑傲江湖的人物來重新表演了一遍。
我的小學時代就在這樣的故事中未完待續,然后進入了漫畫充斥的中學時代。
時至今日,我依然覺得日本的漫畫讓我收獲了很多,讓我在不堪重負的學業中保留了幻想的能力,有效地延長了成人的想象力;讓我第一次體會了不同文化的沖擊力、玄幻、神話以及不同的宗教故事……還有,當若干年后我第一次在電視臺拍攝宣傳片的時候,才領悟到漫畫還鍛煉了我圖像語言功能——真的有人是看不懂漫畫,因為無法把畫面聯系起來構成靈動的影像,而如此看來,漫畫就是個分鏡頭腳本的姐妹。
所以,在我的少女時代,我壓根兒沒看過什么名著。而到了高中,更戲劇化的轉折是,我成了學校里大家都知道的“詩人”。
我一向覺得很奇怪,即便一再強調我寫小說,還是被同學和老師都當做寫詩的人。雖然我喜歡寫寫歌詞什么的,但詩,真的沒有研究,只是用美妙的拼湊手法來寫簡短的感慨,如今在我看來,是一件很裝逼的事情。你想一個高中女生哪來什么經驗和感悟能夠寫出有內涵的東西,無非是強說愁,愁愁愁。譬如——
玉階怨
流螢撲青紗
春潲斜簾窗
素裙拂玉階
寒香怯梳妝
這一首古體詩被語文老師評論說:不輸于李白。
但我聽到老師當眾做出這樣的評論,心里除了驚喜外有些小小擔憂,說不出地覺得有些莫名,而且如同被害狂想癥一般默默想著:一定會被同學在心里嗤之以鼻吧。
釵頭鳳 戀江
晴江花 ?黯失色 寸心無知咫尺距
才欲言 轉還休 秋淚兩行 孤影怎拭?
恨 恨 恨
殘橋雪 空衷訴 白蛇猶泣梳妝處
千年舟 萬年路 十年未修 一水難渡
忘 忘 忘
而這一篇詞我最愛的只有一句:白蛇猶泣梳妝處
其實我有很多單獨不成篇章的語句,是我自己很喜歡的,又譬如“朝顏深夕念白露 還望江南暮”,我特別喜歡前面半句。
那時候年少如我,就是喜歡砸吧著嘴巴品味簡短文字間留有的遐想的余地。比如白蛇在梳妝臺前哭泣的模樣,為什么還“猶泣”,這中間是個什么故事呢?還有明明是朝顏花兒在深夜就會死掉還在思念早晨的露水……嘖嘖,這種幻想帶來的文字的張力讓我喜歡上寫這種類似于詩詞的語句。
但我畢竟不是詩人,我的少年時期很快被日劇填滿了。作為日劇的腦殘粉,太喜歡他們不論怎樣的主題內容,不論喜劇悲劇,總會在看到最后感受到精神被激勵的正面能量。特別佩服那些編劇,著眼于社會現實問題,但是卻講述成了每個人都能看下去并且覺得好看的故事。這種魅力讓我深深折服。
于是在高考之后,我開始糅合漫畫和日劇帶給我的感動,在當初同齡人自己創建的學生網站連載玄幻神話故事,有大愛、有正義、有不擇手段地去成功、也有背負期望地犧牲……總之當自己沉浸在編制故事的美妙感受中時,突然聽到網友說,你寫的故事和郭敬明的《幻城》好像。
我可以罵臟話嗎?當你樂在自己的故事中卻遭遇空前的圖書市場熱門,大家在贊揚、熱推、跟隨、褒獎的小說,說著創新了的故事,開拓了新的文風,而你卻因為神似,被很多人相提并論甚至被說是不是看了人家的大作所以才有了靈感。
我承認我是個驕傲的人,所以那一刻覺得沒意思了。我放棄了那個故事,也沒有打算去看郭小四的書。我的第一階段寫作生涯就到此為止,只留下了一個殘缺的紀念,見證了我的青春。
此后,我就走上了坑坑不悔的道路。寫作開了很多坑、看書也坑了很多。除了專業書籍上的瘋狂學習——大學四年、研究生以及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專業書籍看得真不算少,其他的閱讀大多仰仗了網絡文學。
雖然是網絡文學,也有我認為很優秀的寫手,或許不那么出名,卻認可了他們在講故事之下更多的內涵。但這樣的寫手很可惜的是,大多數到最后并不能以文字為生,沒有高產量,沒有大紅大紫,悄悄地被網絡文學的泛濫所湮滅。
可能因為這樣的泛濫,會帶來寂寞空虛和冷,我開始想念紙墨的味道。我開始購買紙質的書籍,來撫慰我無處著落的靈魂。只是,一句新新用語應驗在了我的身上:買書如山倒、看書如抽絲。
這些年被我坑了的書
《遲到的間隔年》
《補玉山居》
《世界是平的》
《丑陋的中國人》
《隱蔽的秩序》
《行者無疆》
《文化苦旅》
《千年一嘆》
《沉思錄》
《佛祖在一號線》
《十方一念》
《思無邪》
《第二性》
《全球最佳購物地》
《哈佛經濟學筆記》
《沃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
《經濟學原理》
《源氏物語》
《唐吉可德》
以上這些都是或多或少看了一些就放下沒有看的。每一本書應當都有原因,有的是文字風格不吸引我,有的是太過于艱難晦澀。
但最讓我后悔的是《十方一念》,如果不是因為林夕,如果不是因為朋友送的禮物,也許我壓根兒看不了第二頁。
而有一些卻是晦澀但讓我還是想要看完的書,例如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沃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哈佛經濟學筆記》……這樣想來,竟然又是一些硬貨。
那些等待被我坑的書
《宋美齡全紀錄》
《人類的故事》
《設計中的設計》
《陸犯焉識》
《紙品設計的私房創意手作》
《在路上》
《寫在人生邊上 邊上的邊上 石語》
《天堂在另外一個街角》
《檀香刑》
《人類傳播理論》
《瓦爾登湖》
這些書籍是已經等待臨幸很久但尚未獲得恩寵的,當然每一部新書,在打開前,都是充滿了期待和幻想的。在打開前,每一本書我都覺得應當是會很精彩,會吸引到我,但是有時候仿佛潘多拉的魔盒,讓我不敢貿貿然地去動手。
以及被我啃了的書
《消失的城市》
《一切都是騙局》
《神思陌路》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無成》
《我的100件時尚單品》
《跟巴黎名媛學到的事》
《迎男而上》
《劍橋倚天屠龍史》
《白夜行》
《寬容》
《愛情是文字最美的結局》
《黑鐵時代》
《追逐日光》
而這些是被我看完的書籍,有的是一口氣,有的是間斷陸續,但多少符合我的口味。有些書讓我很喜歡也會推薦給大家,諸如經濟類的《一切都是騙局》、阿富汗掠影的《我不要你死于一事無成》、文史趣談《劍橋倚天屠龍史》以及《白夜行》,話說回來,《白夜行》這一版的譯著,其實我更喜歡劇本版的敘述,只可惜并沒有中文版。還有葉錦添的《神思陌路》不僅有他的創意美學成長經歷,還讓我聞到了西方、香港以及臺灣的文化氣息。
看吧,我念的書的確不多,而且雜亂沒有檔次,不要跟我說高深莫測的那些作品,我可真的不懂。
對了,下一本書我想買珠寶相關的《GEMSTONES》,好期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