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去年開始,在閱讀上花時間和精力,僅僅幾個月的時間,我就收獲了從沒想過的好處。但這好處不包含任何物質,而是內心性情和生活品質的升華。
我把讀書帶給我的好處歸為這幾類,但實際上遠遠不止這些。讀書帶給人的潛在改變是別人所看不見的,甚至有時候連自己也無法確定,然而所有的量變終有達成質變的一天。
讀書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
看看周圍的人,我挺為自己有讀書這個習慣而驕傲的。我只是把別人打王者的時間拿來讀書寫字,收獲的卻遠比那些我聽不懂的裝備皮膚有檔次得多。不過,比起聽不懂游戲角色,看不懂王小波的黑色幽默好像更令人尷尬。
人與人之間總是會存在這樣那樣的比較,剛開始時,這種優越感是我堅持閱讀的支柱。而書讀得越多,這種聽起來不算大方的感覺也就漸漸被對讀書這件事情的熱愛所代替,讀過的書的數目便是對自己最大的激勵。
不知不覺今年已經讀了這么多書了,對于一年讀百來本書的人來說不足為談,但于我確是莫大的鼓舞。
如果你身邊有個和你一樣熱愛讀書的人,大膽去和他say hi吧,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總是能創造出更高層次的談話。
豐富生活的不二之選
這也是我一開始選擇讀書的目的,現在則更希望通過大量的輸入來輸出更好的內容。很多人覺得讀書不應該被貼上“功利心”的標簽,但在我看來,讀書實際上是一件充實自我、豐富生活的事情。況且,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性地讀書,準確地說應該算是“功效心”。
也是通過讀書,我才不至于把閑暇時間全浪費在手機上,才會去嘗試各種新奇的事物,努力想要把所剩不多的大學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讀書和生活是分不開的,你讀過的書,都會融入你的氣息。很難見到愛讀書的人,生活過得潦草。同理,把時間、金錢和精力全部花費在皮囊上,卻忽視知識體系與眼界格局的人,是不會有出息的。
永遠不缺聊天話題
以前和朋友聊天時,一不小心就被聊到啞口無言,隨后便只能尷尬地切換到別的話題。因為關注點不在同一個level,朋友談論的話題我也是一竅不通。
但現在,我很驚訝地發現朋友們談論的話題我都略知一二。茶余飯后坐在一起,可以聊韓劇,也可以談理想,甚至以書中的一句話作為引子都可以暢聊一個下午。
書里的世界說到底是奇妙的,有時候書中的一個詞語都能引爆我的興趣點,促使我獵奇一件又一件新奇的事物,不然我到現在都不一定知道自己立志成為的“斜杠青年”是什么意思。
讀的書越多,能get到的興趣點也就越廣泛,在任何場合和任何層次的人都能說上一兩句,漸漸地也就離“有趣”越來越近。
平靜內心的浮躁
我在很久之前說過,讀書帶給我最明顯的好處就是——心中的棱角被慢慢地撫平,沒有了以往的憤世嫉俗,更沒有了從前的虛榮和自大。
大一的時候還是個心比天高的小憤青,對周遭不屑一顧是常有的事。若是看到有人在公共場合捧著本書,則必定會伴隨著冷笑在心里說聲:“裝什么逼呀!”來為自己這個不讀書的人開脫。而現在通過讀書慢慢沉淀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浮躁不堪的內心也漸漸變得隨和。
去年有一天下午,閑著沒事干偏偏也不想讀書,便拿起手機看起了自己以前發的朋友圈。當我看到一條條已經沒印象了的對周遭表示抱怨的負面動態時,著實覺得以前的自己太幼稚,也立即刪除了那幾條動態。
不讀書的人啊,就是這樣可笑。
現在朋友圈,更多的是日常的分享和對生活的思考。也希望自己的分享能帶給他人正面的能量,更希望自己能成為朋友圈里的influencer。
讀書人特有的品質——謙遜
在肚子里一滴墨水都沒有的時候,學到一丁點東西都當成是炫耀的資本。看一本書、跑一次步都想曬在朋友圈博取別人的關注。
以前喜歡嘩眾取寵,殊不知錯誤的嘩眾只能失寵。表面看起來有說有笑嘻嘻哈哈,但骨子里的自卑是掩飾不了的。
而在被文字一層層溫潤的過程中漸漸發現,沒有什么比一顆平和的心來得更舒坦。褪去了以往的浮躁,做事更為沉穩低調,氣質里也不知不覺增添了幾分自信。
有句話說得好:“你的氣質里,藏著你看過的書。”是這樣的,讀書人總有一種你說不出來的氣質,或溫柔,或陽剛,或低調,或張揚。是那一種讓人怎么也討厭不起來的氣質。就算他有些許傲氣,也會讓你覺得這個人心氣兒高,而不是狂妄自大。
更多思考人生與社會的視角
我時常有這樣一種感覺——看一本好書,就像在和一個高層次的人交談。這里的“層次”更多指向一個人的文化屬性和思想格局,和他的社會地位、階級身份、財產狀況不呈正相關。
高層次的人能夠用源源不斷的正能量溫潤你的視野,給予你啟發,也提供給你一個全新的、睿智的思考人生與社會的角度。
尤其在讀《心有歡喜過生活》時,幾乎每一篇文字都能給我思想及心靈上的啟迪。也就是看完這本書,我才真正開始想要修煉成像林清玄老師那樣清歡的人——最智慧不過常懷歡喜心。
不同的作者對于人生與社會有著各自的見解,而我在看這些不同的書時,就有了更多思考人生與社會的視角。要知道,看一個人的層次有多高,就看他思考人生社會的角度有多高。
當你徘徊不定,不知道怎么改變的時候,不妨去讀書,朝著書中指給你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