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這幾天,爺爺天天念叨著要給豆豆買一個電動汽車,就是坐在上面帶著音樂和閃光燈的那種。
? 起因在于小區里有一個小朋友坐著這種汽車,豆豆目不轉睛的盯著。
? 爺爺內心中實在無法忍受孫子喜歡的東西不能立刻馬上去玩兒,第二天就帶著豆豆打車買了一輛回家。
? 前天其實已經表達過這個愿望,我說不著急,等周末我和他爸爸商量一下再說。
? 沒想到第二天就發現豆豆已經悠哉悠哉坐上了同類的電動汽車,紅色保時捷,花了六百多。
? 剛開始時,寶寶非常激動,坐在上面眉飛色舞,半天不肯下來,直到下午連一直規律的午休都拖延了。
? ? 爺爺連連感嘆,早知早就給孫子買了。
? 沒想到過了兩天,豆豆對汽車的興趣已經漸漸少了,有時坐一小會兒就不愿意再坐。直到基本上擺在他面前,都不會主動去玩兒了。
? 再過過,應該就要疊灰了。
02
通過這件事,我一直在想,到底什么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什么才可以讓孩子持久的獲得快樂。
? 像這些新鮮的玩具,比如汽車,比如手槍,比如愛吃的零食。好像只能帶來瞬間的開心,它們與一個礦泉水瓶,一只襪子帶給孩子的意義并無區別。
也許多的只是稍微持續的一些興奮。
好比我給寶寶買了一些貝比瑪瑪的米餅,一開始特別喜歡吃,我們跟他要,都會跑開自己吃。
后來我囤了幾盒,沒幾天,他就開始亂扔,再也不愛吃了。
這些玩具與食物,帶給他們的只是刺激大腦皮層活躍起來的一瞬間,無論長與短。
? 也許,我們換位看待,自己當做自己的寶寶,難道就可以從這些外物上獲得持續的快樂嗎?
? 我們買一套化妝品,買一件新衣服,KTV去唱歌,和一大群朋友聚會,都無非是轉瞬即逝的開心。
03
? 那么,怎樣才能獲得持續快樂的能力呢?
? 這是一種內在的力量支撐源泉。它體現為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和快速的挫折自我修復能力。
? 這種內在的源動力,將讓人更有自信地面對和接受困難和挑戰。
? 在自身幸福感增強的同時,還能把快樂感染身邊的人,使之更樂于合作與分享。
? 部門新入職同事小欣,由于我比她大兩歲又都剛升級寶媽,所以比較有共同話題。
? 她和我目前都比較苦惱的并不是育兒問題,而是夫妻和婆媳相處之道。
? 一個親密的家庭關系是孩子獲得快樂,擁有自信的核心與基礎。
? 在小欣的家里,婆婆來自農村,她來自城市,而現在確實需要婆婆幫忙帶孩子,兩個人的生活方式卻大相徑庭。
? 婆婆可以三天不掃地,而小欣卻一點也忍受不了臟亂,婆婆可以一天不給寶寶洗臉洗手,小欣卻每天早晚都要給寶寶洗手洗臉。
? 她認為婆婆不講衛生,婆婆卻說娃娃就得這樣養才健康,認為小欣矯情。
倆人每天都要為這些問題大吵一架。
在那段時間,孩子總是生病,動不動就要往兒童醫院跑。
? 而丈夫卻是甩手掌柜,完全幫不上忙,每天斥責小欣不尊重他媽媽。
? 小欣說,寶寶變得膽子很小,爸爸一吼就趕緊往她懷里撲。
孩子獲得快樂力的核心首先就是良好的夫妻關系,其次才是親子關系。
試想,一個每天都不開心的父母怎么培養出一個陽光又開朗的孩子呢。
04
? 有資料表明,在和睦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成年后能愉快生活、健康成長的,比不幸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要多得多。
? 對于孩子來說,那種因為“生活如此美好”而產生的快樂,比起一件新玩具或者一盒香甜的糖果所帶來的快樂會持續得更久,意義更深遠。
? 再有就是要培養孩子保持對事物的好奇心,建立廣泛的興趣。
? 我經常收聽的一個節目叫做“未來社群”,就很認同主播韓永國的育兒理念,他為了拓展孩子的視野和思考能力,會帶孩子一起體驗和探索任何孩子感興趣的城市和事物。
? 我們很多做父母的,自己的生活便味如嚼蠟,每日除了上班下班洗衣做飯,節假日帶著去兒童樂園轉轉,就當是完成了做為父母的責任。
? 其余時間要么懶懶散散躺在床上看手機看電視,要么就是菜市場超市買買買。
? 這樣家庭培養的孩子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怎會不囿于那個小小的圈子。怎會不感到乏味和無趣。
? 同事黃姐恰恰相反,她和老公約定每年都要帶孩子去爬一座山,到今年孩子剛上初中,已經去過泰山,黃山,華山等等。
? 她說這樣孩子在登山過程中,既能寓教于樂又能強身健體。同時能體會到登頂時一覽眾山小的胸懷和氣度。
? 在寫作文時也不會空無一物,到不追求老師的評分多么高,而是孩子的真實感受。
是啊,每個父母都是最愛自己的孩子,但是不一定明白怎樣是真正的愛孩子, 但愿每一個父母每一個家庭都能積極培養出自信快樂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