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以越獄為題材的電影,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那部長年位居IMDb Top 250第一、豆瓣電影排行榜第一的《肖申克的救贖》,它在電影史上的地位至今無人能撼動。然而,在我看來卻有這樣一部同題材的影片能與之相媲美,它就是由法國犯罪片大師雅克·貝克執(zhí)導的黑白電影《洞》。豆瓣評分9.2,好于98%的劇情片,好于99%的犯罪片,遺憾的是,這樣一部高分影片卻是雅克·貝克的遺作。
《洞》拍攝于1960年,比《肖申克的救贖》早了整整34年,被贊譽為電影史上最緊張激烈、最強有力、最震撼人心的犯罪題材影片。甚至,《肖申克的救贖》(以下簡稱《肖申克》)還從《洞》中借鑒了許多的內(nèi)容:《肖申克》結尾安迪海邊修船一幕取材自《洞》一開始的修車情節(jié);《洞》的主角克勞德涉嫌槍殺妻子未遂被捕入獄,《肖申克》中的安迪則以涉嫌殺死了妻子和情人的罪名蹲了牢房;《肖申克》甚至將《洞》中用來撬開地板的勺子引申成了安迪掘洞的工具。
與《肖申克》的孤身奮戰(zhàn)不同,《洞》講的是一群人策劃越獄的故事。有意思的是,在影片中飾演越獄策劃者布蘭德的演員吉恩·凱樂蒂在現(xiàn)實生活中曾多次越獄成功,被法國人稱之為“越獄之王”,這部影片便是根據(jù)他的一段不為人知的經(jīng)歷所改編的。拍攝這部電影,雅克·貝克更是力求做到真實,整部影片沒有任何的配樂,導演重點還原了鐵架敲打地面、鋸條割鋸鐵柵欄、敲擊水泥墻壁等等聲音,讓人身臨其境,更切身地感受到影片的真實。
影片的開始,是涉嫌一級謀殺未遂的克勞德因原先所在的8棟牢房裝修而被安排到了11棟6號牢房與其余四位素不相識的犯人同住,這四位犯人分別是狡猾精明的布蘭德、沖動強悍的吉奧、謹慎小心的馬努以及友好憨厚的沃賽林。對克勞德的到來,牢房中的四人表示抗議,因為他們不知道新人值不值得信任。當然,抗議無效,克勞德還是留了下來。很快,彬彬有禮的他被四人接納了。眾人告訴了他越獄的計劃,畢竟同住一間牢房,要做成這么一件大事不可能瞞著他,克勞德加入了他們的越獄行動。五人掘地三尺在下水道挖了個洞準備逃出去,然而在緊要關頭克勞德卻得到了即將恢復自由的好消息。
片中,6號牢房的五位犯人除了克勞德的個人信息比較完整,其余四人在監(jiān)獄外的經(jīng)歷影片中沒有透露更多,我們只知道布蘭德曾經(jīng)成功越獄三次、馬努在外面還有一位母親。為了不想逃獄后讓母親再次受到獄監(jiān)的騷擾,馬努甚至打消了逃獄的念頭。最后洞口挖成,克勞德暗示他們可以丟下其余三人坐車離開時,馬努卻返回了牢房,他跟克勞德說:“六點了,我們?nèi)ソ铀麄儭!边@一回去,他們都失去了越獄的機會。至于布蘭德,他是這次越獄行動的組織者和策劃者,他精明狡猾,熟知監(jiān)獄的位置和地形,在監(jiān)管嚴厲的牢房里,他甚至能弄來鏡子和鋸條。鏡子綁在牙刷柄上,以便伸出貓眼查看走廊外獄警的動靜,布蘭德有了鋸條更是無所不能,他能鋸開地下室的鐵柵欄,甚至用廢棄窗臺上卸下來的鐵架子做成了一個萬能鑰匙,有了鑰匙,布蘭德和他的獄友們在密閉的地下通道里來去自如。
沃賽林在五人之中年紀最大,也是第一個對克勞德的到來表示歡迎的人。他看似憨厚,卻在監(jiān)獄例行的健康檢查中偷了醫(yī)生兩只藥瓶,施計帶回來沙子做成了沙漏,便于掘洞時計時所用。最是兇猛粗魯?shù)募獖W,在一開始也跟著布蘭德下到地下室探路,在挖掘洞穴時幾乎還把性命搭進去了。只有克勞德并沒有真正地為這次越獄行動做過什么實質(zhì)性的幫助,在所有人之中,他更像是一個局外人。影片中有一幕很有意思,夜里睡覺時,幾乎所有人都光著膀子睡下了,只有克勞德特意換上了睡衣,在一群大老粗中顯得是那樣的格格不入。
克勞德的身上有一個很顯著的特征:奴性。克勞德曾經(jīng)繼承了祖母的巨額遺產(chǎn),在花光了這些錢后又娶了一個有錢的妻子,他一直過著上流社會的生活,連隨身帶進監(jiān)獄的打火機都是鍍金的。習慣了錦衣玉食的克勞德怎么能不懷念有錢的日子?所以,當?shù)洫z長給了他希望時,他動搖了。他的動搖揭示了他的性格,在兩個對立的階級之間,他徘徊不定卻永遠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他極易被人利用任人擺布,奴性使他向心底深處的黑暗低了頭。克勞德對馬努有過一次自以為是的坦白,他說:“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覺得做的正確……跟你們在一起真好”,然而他最后還是背叛了他覺得做的正確的決定。
電影中并沒有直接給出克勞德向典獄長說出越獄計劃的鏡頭,但從兩人在辦公室呆了兩個小時,中途獄警隊長還被叫了進去的這點來看,克勞德無疑已經(jīng)告密了。再次回到6號牢房,眾人起了疑心開始試探,克勞德雖然狀似誠懇地說:“你瘋了?你以為我出賣了你們?”他轉過背時,嘴上露出來的卻是耍了小聰明的冷笑。
影片的節(jié)奏十分流暢,甚至帶了點行云流水般的波瀾不驚。在你以為故事會沒有高潮、沒有轉折,就要在平靜中結束時,翻轉的鏡子中赫然出現(xiàn)了十多名列隊的獄警,隨著克勞德一聲尖叫,馬努憤怒地掐住了他的脖子,獄警一擁而入,影片營造的緊張氛圍在這一刻終于爆發(fā)了。
電影的結尾似乎告訴我們克勞德就是那個告密者,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影片為何取名為《洞》,除了象征著幾位主人公通往自由的途徑之外,它更表示了人心最深處的黑暗及未解的謎團。縱觀影片,處處充滿了暗喻:外界寄給犯人的包裹都需要獄警用小刀一個個剖開檢查、犯人居住的牢房每天都會有人清查,在監(jiān)視如此嚴密的牢獄里布蘭德又是如何瞞過虎狼的眼睛弄到了鏡子和鋸條?牢房窗戶上的鐵柵欄獄警都會拿鐵棒一根根敲過確定沒有松動才算完事,為何巡邏的兩名獄警卻偏偏忽視了牢房下方地下室的鐵柵欄?一名獄警特地捉了一只蟲子喂給了地下室正在結網(wǎng)的蜘蛛,并說道:“這是你的美食,寶貝。”眼中露出的病態(tài)狂熱似乎在說明:犯人之于典獄長,就如蟲子之于獄警。更讓人疑惑的是,布蘭德自稱他曾經(jīng)成功逃獄過三次,典獄長不可能不知道他的過去,可為何還要安排他與另外幾個犯人同住一間牢房,就不怕他們一旦合謀起來就更容易逃出監(jiān)獄了嗎?為什么影片的最后逃獄計劃失敗了,布蘭德沒有憤怒,反而只是輕輕地說了一句:“可憐的蓋斯伯德(即克勞德)”,他說完這句話轉回去頭時的那個眼神,帶著些睿智精明和嘲諷,實在太令人印象深刻了。
這場逃獄計劃,是單純的犯人之間的合謀,還是典獄長與布蘭德共同策劃的一起陰謀?
當你苦苦糾結于故事的答案時,海報上布蘭德洞察一切的目光就在凝視著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