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那年,我還在上大學。
有一天晚上,我媽打來電話,神神秘秘地說家里鄰居要給我介紹個男朋友。
我一聽,張著嘴巴驚訝地下巴都快要掉了下來。
我說媽,你嚇到我了,我才21歲呢。
我媽大著嗓門說,我知道,我知道,你還小,你不懂。你現在不趕緊談戀愛,以后好男孩都被別人挑走了,那時你就成剩女了。
我無語,這角色也轉變的太快了吧。現在著急給我相親,以前高中的時候別說男朋友,就是男性朋友都不許我交往。
我媽不好意思地說你現在不是長大了嘛,以前不讓你談戀愛是怕耽誤你學習,也怕你被騙,還不都是為你好。
以前怕被騙,現在沒有戀愛經驗,不是更容易被騙嗎?我不滿地說。
現在不同了,長大了就有自己的分辨能力了。我媽解釋說。
難道你不知道愛情是盲目的嗎,沒有實戰經驗,再多的理論都只是紙上談兵。
我媽說,好了,好了,我說不過你,不過我都和人家說好了,你怎么都要看一下。你先和人家認識認識,成不成是一回事,看不看又是另一回事。
為了不讓我媽丟面子,于是我就推脫等過年回去再說。
寒假回家,鄰居又和我媽提起這件事,我媽小心翼翼地問我要不要去看看。
我小嘴一撅,說好啊,你這么希望我嫁出去,干脆看好就結婚好了,以后不合適,大不了就離婚咯。
我媽哈哈大笑說,只是讓你看一下,合適就處,不合適就算了,怎么你一說就覺得我和你爸都想早點把你嫁出去一樣。
我說難道不是嗎,不想我嫁出去,干嘛這么早就給我相親。
我們還不是為你著想,怕你以后嫁不到好人家,萬一嫁不出去,成了老姑娘,我和你爸以后不在了誰來疼你照顧你呀。
聽媽媽這樣一說,我心也軟了下來,安慰她說,媽,我現在才21歲,還沒有到要靠相親找結婚對象的地步。感情這件事又不是上街買衣服,看好付錢拿走就好。必須要耐心等待才可以,現在沒有遇到,我又何必把時間浪費在不喜歡的人身上呢。就算我現在去相親了,我大學都沒有畢業,以后的事情誰能說得準,幾年以后萬一不和人家結婚不是耽誤了人家嗎?就算一直感情好,你又希望自己的女兒一畢業就過上那種結婚生子,一輩子圍著老公孩子轉的日子嗎……
我說了很多,我媽不住地點頭,最后決定不逼我了。
從那以后,我就經常給我媽洗腦,而隨著父母觀念的不斷更新,以及看多了婆媳關系不合,夫妻關系不合的家長里短后,他們也覺得結婚這件事真心急不得。
盡管每次逢年過節總是被親戚追問,有沒有對象,女孩子要早點結婚,但我媽一直都笑著說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就好了,我們著急也沒用。
我想我還是屬于比較幸運的,但是還有很多人,確確實實是被父母逼著結婚的。
比如我的表哥。
表哥從小就乖巧懂事,長大后更是出了名的孝順。
表哥家的家教很嚴,所以表哥上學期間一直努力學習,從未談過戀愛。
畢業后,按照父母的規劃順利進入事業單位,拿上了所謂的鐵飯碗。
表哥事業有了著落,家里人就開始張羅他的終身大事了。
在家人的安排下,表哥去相親了。相親了一個又一個,有些表哥覺得很不錯,但父母總是覺得不滿意。終于在多次相親之后遇到了那個符合他們心目中兒媳婦標準的女孩子。女生身材高高瘦瘦,長相大方端莊,家境也很殷實。表哥父母大喜,當即就替表哥定下了這門親事。
于是,表哥就這樣稀里糊涂地定了親,然后順理成章地結婚生子。
正當所有人都在羨慕表哥這段看似完美的婚姻時,兩個人卻在一次又一次的爭吵后離了婚。
很多人都不理解,他們看著不是好好的嗎,怎么就離婚了呢。
不就是吵架嗎,至于鬧到離婚的地步嗎,誰家倆口子還沒有個小打小鬧。
可是,表哥他們還是堅決離了婚,表哥父母難過的不行,苦口婆心的勸來勸去,還是改變不了兩個人要離婚的決心。
表哥父母始終不明白他們千挑萬選的好婚事,怎么就弄巧成拙了呢。他們郎才女貌,看著是那么般配。
可是感情的事就像店里的鞋子,穿著不合腳,再好看的鞋子穿久了只會把腳磨的血肉模糊。如果為了外人看著好看,那么只能是忍著疼痛微笑,結果苦不堪言。
婚前沒有過多接觸就匆匆走進婚姻的圍城,以為結了婚就萬事大吉了,卻不知婚后的相處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有愛的婚姻,哪怕兩個人一直吵吵鬧鬧,但那叫打是親罵是愛。而無愛的婚姻,每一次爭吵,都是向離婚的邊緣又靠近了一步。
特別是對于很多被催婚的人來說,婚姻只是各方面條件的綜合篩選考量,真正彼此愛過的少之又少。
大多都是為了結婚而結婚,因為年齡大而結婚,因為父母催得緊而結婚,因為繁衍后代而結婚。
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這個時代的科技在發展,物質在進步,但對于婚戀觀上卻并沒有比以前進步太多。
網上有這樣一個段子,“中國的情況是,很多家長不允許學生談戀愛,甚至讀大學了還有很多家長反對戀愛,但等到大學一畢業,所有家長都希望馬上從天上掉下來一個各方面都很優秀而且最好有一套房子的人和自己兒女戀愛,而且要結婚。想得很美啊。”
禁止早戀和催婚似乎成了中國家長干涉子女婚戀問題上的兩大經典行為事件。
回想一下,在你中學時期,你的父母特別是媽媽有沒有苦口婆心地教導過你,不許多和男生接觸,要好好學習,不許早戀。
你的老師特別是班主任有沒有這樣明令禁止過學生要以學習為重,早戀必受處分。
你的同學之間有沒有紛紛奔走相告過,某某和那誰談戀愛了,這么小就戀愛真是不知羞。
對于戀愛這件事,在家長,老師,同學,甚至是整個社會的主流思想中都覺得這應該是大人的事情,哪怕你已經過了18歲,只要你還沒升入大學,你就不算成年人。哪怕你和某個男孩女孩的愛情有多純潔有多偉大,在他們眼里都是極其幼稚的情感。
甚至是很多人上了大學以后,依然被父母干涉自己的個人情感。大學四年是人生中最寶貴的黃金時期,談戀愛多浪費,把時間花在學業上,以后畢業了找份好工作最重要。大學里的男生還不夠成熟,很多人還不是談了幾年戀愛,然后一畢業就分手了。
所以,好好學習,走入社會了,好男孩好女孩多的是。
于是,很多人點點頭,然后努力把頭埋進書堆里。
終于大學畢業了,你想這次總算可以好好談一場戀愛了。你幻想著與某個人一見鐘情,從此開始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然后兩個人攜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從此一生一世一雙人。
可是,事實呢?
太晚經歷愛情的人,更容易在愛情中受到傷害,被父母催著結婚的人,更可能遭遇一段食之無味的婚姻。
“為了父母而結婚,為了孩子而不離婚”,是上一輩人的生活準則之一,可是時代在發展,上一代人的婚戀觀早已經不合時宜了。
可是,偏偏還有很多家長打著我為你好的名義,來逼迫子女去重走他們的老路。
也許,這條路對子女來說不一定就錯,但這條路他們走下去不一定就很快樂。
而人生一世,最重要的不是結婚生子,而是勇敢地走自己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事,愛自己所愛的人。
這件事,看著如此簡單,可是真的去實施卻并非如此。
不信,你看那些熱播電視劇,流行綜藝節目,從幾年前的《租個女友回家過年》到《我們結婚吧》再到現在的《中國式相親》,更是一年火過一年。看一個社會的主流思想是什么,那么就看這個社會的流行哪種電視節目,它們最能反映這個社會普羅大眾的價值觀念。
雖然說現在自由戀愛,可是真的到了結婚論嫁的時候,無一不是雙方父母在主導干涉。
中國式父母一直在子女的婚戀問題上占據著重要地位。
他們的初衷是好的,可是他們的行為卻是不值得去倡導的。因為他們扼殺了一個成年人獨立的選擇權,更扼殺了一個成年人愛的權利。
也許,你會說他們之所以這樣都是為了子女好啊。
沒有哪個人的父母是不為子女著想的,但父母對子女的愛的表現可以有多種方式,尤其是婚戀問題上,父母可以給予子女人生的建議與參考,但請把最終的決定權留給子女,并且學會尊重子女的選擇。
這才是一個成熟的父母對一個成年子女的最好的愛。
而對待婚戀這件事情,順其自然,要比強加干預好的多。
結婚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生活本身才是。
婚后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而這條路哪怕父母再愛子女,也無法幫助他們走完,這條路必須由他們自己一步一步去走。
所以,告訴孩子,不要急,慢慢來,我們不催你,也不逼你,如果你有任何疑惑,我們愿意做你的最好的朋友和情感樹洞來幫助你,開導你。
所以,你在該戀愛的年紀就不要想著結婚,該結婚的年紀,也不要急于求成。
你選的是人生伴侶,而不是一個繁衍后代的工具。
我是未末小七,未來的未,芥末的末,喜歡我的文章就關注點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