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就業后擇業是徹頭徹尾的偽命題,學校為了就業率也是不擇手段了!
大企業招聘的手段越來越多,無論是人才畫像,還是面試手段的多樣化,比如:一面,二面,三面,無領導小組討論,情景討論等,現在你說你是先就業再擇業,我估計你沒這個精力也沒這個時間,也耗不起,一個企業流程也很長,所以很多人花了很多的力氣,很多的費用,沒有找到一個好的工作,他想去先就業這個前提是不存在。
對于企業來講,即使你混水摸魚,有一天面試官腦子不清醒把你給招聘進去,你進去以后發現這個工作不是你想象的那樣,不是你喜歡的那樣,不是你感興趣的那個事情,那你做起來會很痛苦。
企業除了有非常明確的崗位用人標準以外,很多企業它都是有績效考核制度,它對于這個崗位,和你前三個月、六個月或者一年的表現,都會根據績效考核指標進行考核,你達不到這個要求的話,你的試用期都過不了。
我們現在很多企業,第一年招聘應屆生的流失率和淘汰率是非常高的,為啥呢?
一方面是在前期招聘過程中把關不嚴,進來的人不合格,第二個很重要原因那就是你后期的不適配,可能在當時宣講會的時候,企業有些話說過了,同學們進來以后發現不是這么回事。
還有種情況就是同學們的確和企業的發展階段不相匹配,一個快速擴張的企業可能沒有那么人去帶剛來的學生。這時候就需要一些自主性和學習能力更強的同學。
但沒有人帶的后果就是同學們可能處在學生那個角色還沒有把自己從一個學生快速轉變成一個職業人,這個時候流失率一定會高。
我們自己每年招應屆生,去年招聘的一個同事和我說,他去年畢業的同宿舍的七個人,剩下六個人都換個工作。六個人其實也都去了還不錯的企業,都是知名的企業,像百度阿里和微軟這樣一些公司,但是不到一年都走了。這說明先就業再擇業的理論不可靠,最后你發現你還是不適合這個企業,你還是走了,你面臨的還是二次找工作,只是把你找到真正感興趣工作的過程向后延伸了,只是讓你學校的就業分數更好看,到頭來吃虧的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