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食品有保質期,藥品有有效期,電器有保修期,房子有產權期,所有物質的東西都有有效期。那么父親母親的血液澆灌出的愛情之花,我們的寶貝。我們愛他(她)的有效期是幾年?有人說一生,否也?
世界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目的,只有父母子女之愛以分離為目的。子女呆在你身邊的日子就是愛的有效期。
0-3歲襁褓期。合格的父母親自帶孩子,愛孩子就多給他愛的抱抱,閱讀引入黃金期。
兒子出生在冬季,那時初為人母。怕孩子冷,里面棉襖外面棉被孩子捆扎地像一個粽子。抱著孩子默默無語,不知道和孩子說什么?或者逗弄幾句后也無語了。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初生的嬰兒真是專注啊?他看人時死死盯著你,目不轉睛。看你的笑、聽你的聲。
如果你也是初為人母,不知道和孩子說什么,你可以拿起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大聲地讀出聲,讓孩子聽故事。孩子一歲以后,家長可以用手指著畫報書上的子讀給孩子聽。閱讀多了,孩子認字也會非常快。
路邊一個看上去兩歲的孩子,不想走路了哭鬧著讓媽媽抱。那個媽媽滿臉惡狠狠的神氣,嘴里大聲的說“你有腿有腳為啥不自己走”,“自己走,快點兒”。孩子邊撕心裂肺地哭,邊踉踉蹌蹌地走。
我想那位媽媽的初忠是想鍛煉孩子自己走路,不要老是依靠父母抱。那么小的孩子他理解不了你的苦心,家長可以換個方式,蹲下身來把孩子摟在懷里,給孩子一個愛的抱抱。
然后溫柔地說“寶寶媽媽現在也很累,寶寶是一個勇敢堅強的男子漢,一定能自己走回家”。如果孩子愿意那最好,孩子不愿意不要強行敵對孩子,給他愛的抱抱,抱他回家。幼兒一定要多給他愛的抱抱,讓愛不饑渴。尊重孩子學會聽孩子的話,孩子才會從你那里學會尊重別人。
嬰兒生活習慣的養成很重要。一歲以后要讓孩子學習自己吃飯,即使家里有保姆、老人也要讓孩子自己學著吃飯,偶爾孩子鬧情緒不自己吃,家長不可板著臉一頓訓斥。溫柔地抱著他喂飯,好好享受當媽媽的感覺。
我自己就是一個失敗的案例,孩子小時家里請了一個小保姆,孩子喊她姐姐。姐姐特別愛他,喜歡他。一直盡心盡力地喂飯到三歲,結果上幼兒園傻眼了,大部分孩子都會吃飯他不會。不過集體生活特鍛煉人,一個星期孩子就學會了。
喂飯是毀掉孩子專注力的好手段。有時候孩子不好好吃飯,家長滿屋子追著跑,孩子覺得游戲很好玩,跑地更瘋了。堅持三年跑下來,孩子的專注力跑沒了,你還不知咋回事?
司空見慣的筷子在大人眼里毫不起眼,但是一個一兩歲的幼兒,靈活應用筷子加起一顆蠶豆,吃完一碗面條,對他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坐在餐桌前好好吃完每頓飯,既鍛煉了孩子手指靈活性,又培養了孩子的專注力,還讓媽媽們得到了喘息,一件三雕的事情何樂而不為?
3 -6稚嫩期。孩子初入幼兒園,猶如大學生初入職場。睡前親子閱讀不可少。
記得孩子初入幼兒園的第一天,幼兒園搞了一次家長開放日活動,目的是讓幼兒熟悉熟悉幼兒園環境,減少陌生感、恐懼感。那天在我的陪同下,小家伙玩的很開心。
隔天一大早我就把兒子送去了幼兒園。那真是一場撕心裂肺地生離死別,老師久經沙場,孩子的套路了然于心。兒子教室的門兩扇,老師只開一扇門,自己親自站在門口把守。
教室的兩扇大玻璃窗窗簾拉得嚴嚴實實。老師從家長手里接過孩子往教室一塞,就開始嚴防死守,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教室里的孩子抱住老師的大腿嘴里哭喊著,死命往外沖,教室外的家長眼角濕潤,腳步游移。
老師大手使勁往外揮,家長們才一步三回頭地離開。最后老師下了死命令,家長送完孩子必須馬上撤離,果然孩子一星期就適應了入園生活,從沒哭鬧不上幼兒園。
孩子初入幼兒園,離開了溫暖的家庭,熟悉的親人。恐懼、孤獨、害怕,自然以哭鬧發泄自己的情緒。家長送孩子入園時,猶猶豫豫,當斷不斷,孩子反而鬧地最兇,當即力斷,不留幻想,孩子才會最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每天早送晚接,晚上放學后孩子開啟了與我溫馨地親子共處時光。床頭燈穿透粉色蕾絲罩子,映射地整個臥室暖暖的。你偎依著我,打開一本書,欣喜地被一個個故事陶醉。
愛是一次次接送,愛是一次次共讀,愛是一次次共餐。不知不覺血濃于水。
6-12雛鷹期。愛是信任不是監督,放手是我愛你唯一能做的事。
孩子小學期間,我的白天從叫兒子起床開始,晚上從孩子作業寫完結束。我的作息被迫隨著兒子打轉,想想都是自己不敢放手所致。
早上鬧鐘已響三遍,兒子眉目緊閉、酣睡不醒。我只好躡手躡腳拉開兒子房門,在他耳邊輕輕地喊“起床了,寶貝!”,等我洗完臉、刷完牙,再進去一看寶貝還沉沉地睡著,忍不住嗓音提高了一倍,再喊一遍。趕快去準備早餐,等把早餐端上桌子,一看小寶貝還沒起床,累積的憤怒使得我不由自主提高嗓門大喊“快起床,要遲到了”,兒子這才不情不愿地起床了。
為了不讓兒子輸在起跑線上。晚上兒子的作業我兢兢業業地守在身邊,眼睛掃描到錯誤立即讓他改正,字跡潦草擦掉重寫。好不容易作業完成了,我認為打好基礎的作業又來了,我盡職盡責地投入到“好媽媽”的角色中,家長都不關注孩子的學習,那你還指望誰關注呢?
在我的“關愛”下,兒子起床天天讓我“河東獅吼”,寫作業時間越來越長,我的脾氣也越來越暴躁。
直到遇到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徹底把我從痛苦地深淵解救出來。“不管是最好的管”、“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做聽話的父母”、“不是電腦游戲的錯”。我如饑似渴、囊吞虎咽,改變自己,忍住催促,看書學習,努力提升自己。
自己的生活不在以他為軸心,活出自己的精彩,彼此給出空間,自由生活。經過漫長的等待,孩子也給出了我滿意的答案,學習、娛樂、生活統統自己搞定,我真正成了甩手掌柜。
愛不是控制,不是監督,愛是自由,明知他要走彎路,還是選擇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