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樓旁邊有一列店鋪,大概六七家,之所以不能說是街,因為它也是另一件宿舍的一樓,兩棟宿舍隔著一條馬路,馬路兩旁行道樹常年保持綠色。這些店鋪的特點是要么臨街一小塊,要么很”深“;綠樹下有人來人往,店鋪沒有多少空間,顧客站著,默契的排隊與忍受,默默想著自己的順序。
這里面有家修電腦的是最奇怪的,它很不實用,除了去買過網線就是去拿個水果——賣水果的將水果寄放于此。一種很奇妙的感覺,這里的都是不可或缺的,或許在這里讀書四年有的店鋪從來都沒有光顧過,上課路過看著里面人來人往,有家打印店在有的時候甚至摩肩接踵但是學校里面其實還有很多打印店,也許它們門可羅雀也許他們也是如此多人,所以就在這里等了,等已知總好過自己去探索未知,還好這里是宿舍樓下。
我也有常去的店鋪,下課路過在水果攤買份水果;晚上在賣熟食的來根玉米;在不想吃飯的時候去這家面館吃碗面。生活中有很多替補,球場上的替補,生活中的男女,脫離常態總是新鮮。飯堂的特點是味道質樸的,菜式來去幾種,個人喜歡吃的也是幾種,每天的替換重復,這是生活中的無聊體現,或者說這種才是生活,畢竟在自己家也不會天天換菜式,這種新鮮的念想是空虛渴望的。情感厭倦了一種東西很大程度上就需要另一種東西來填補,我的方法就是換一種食物,其實不需要換一個地方,但是地方和食物往往是鑲嵌著的。高門酒店可能會賣簡單的煎餅,同時路邊小店確實符合路人需求做到簡單快速。
我對吃什么其實要求不高,所以經常去這家面館。它的做面方法就像我自己在做面給自己吃,一樣的簡單一樣的慵懶,用湯水煮幾分鐘加配料即可。這種簡單帶來的就是真的是味道淳樸,不是美味佳肴但也不是難以入口,就是平凡如同吃面的多數人一樣默默存在。
這家面館好年輕,與我這一屆同時出現的同時老去。它的空間不大,像一個長方形盒子,最里面是寫單領餐的柜臺,煮面的人和收錢的人相距不過一米。一張桌子四個位置,五六張桌子延伸至門口。寫完單等叫到自己然后上去領取,這個過程的長度是很看時段,中午和旁晚顧客堆了半間店鋪,一個個號叫下去,保持專心不要錯過,當然一次沒回應也會重復多次,聲音一次比一次高,音調也變沉重,你在里面你總會聽見。
其實我一直都覺得等待是無比漫長的,你在等,在看人,在想,在聽自己內心的咆哮,這種時候你會非常想找一個能聊天的朋友,大家談談學習談談游戲談談哪個女孩更好談一切能談的對象,好像一切能是時間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