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哥們對讀書反感,我倆經常掐架。“讀書有個毛線用啊,那些書里的東西,早都時過境遷了!”
這是個很寬的問題,就像我會問我的書法老師:“老師,我給你發個紅包,你告訴我怎么才能學好書法?”老師聽了說,如果你小子在我旁邊,我先抽你兩個大嘴巴子。“學書無捷徑,惟有勤專而已。”老師常常耳提面命!
我們看《論語》,看《老子》,看《孫子》,等,這些圣人言論,有些地方已不適用于這個時代了。那為什么還要去讀,去做,去遵守里面的某些東西呢?
剛開始學書法,我會問老師,那么多書體你不教我們,為啥非要學這枯燥的筆法?
老師只說了一句話。
“用筆千古不易。你把筆法學好了,要什么樣的點畫形狀,什么樣的線條,提筆就來。”
我五體投地。
那讀書呢?和別人聊天的時候不經意說出來一個成語,別人說你顯擺。靠它吃飯,又太勉強。用它來獲取女孩子芳心吧,拜托,都什么年代了。標榜自己有學識,文藝?別鬧了,大家都那么忙,誰知道誰是誰,愛咋滴咋滴。
那讀它干嘛?
《明朝那些事兒》書中,明成祖朱棣,靖難(就是造反)前三年舉步維艱,最后這位老兄想,我這光榮事業都干了三年了仍然沒有啥起色,現在又吃了敗仗,人心思退,前途好大一片黑暗啊!他冷靜分析形勢后決定,如果想干掉現在這個老板,就要直搗京都,射人先射馬,擺平了老板,天下人還有誰不服?
他真的就做到了。作者當年明月說,如果朱棣一直鉆牛角尖,沒有找到問題的關鍵,估計這位朱老兄的墳頭都可以收莊稼了。
之前在外地漂流生存,覺的人吶,就是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像浮萍,哪里會安定下來呢?突然有一次,讀到東坡先生的那句:“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很激動!是啊,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呢?一下子就釋然了,于是就學會了隨遇而安,安身,安心,安命。
讀書的趣味,也正在此處。它給你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也給你心靈的共鳴。
朋友接著說,有些讀書人,不還是窮嗎?你讀書,可以解救你嘛,大家都是有老婆孩子的人,上有老上有老,讓他們喝西北風嗎,不刮風還喝不到呢!
就好像我們看《西游降魔篇》里,魔王孫悟空問玄奘,我現在殺了你心愛的女人,你的佛能為你做什么?你現在這么傷心,你的佛有什么用?我現在準備殺了你,你的佛能解救你嘛?(原話記不住了,大概這個意思。)
對于這個問題,早就有人回答了,而且絕對比我權威千倍萬倍。
取悅自己,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