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的本質是什么?之所以用這個詞,目的在于區分父母與其它教育者本質上的不同。
我們養育的目的其實并不是來源于孩子,而是來源于我們自身生命成長的需要。我們并不是單純因為愛而去擔負起照顧的這份責任,而是通過這種無限靠近自己生命之初的方式獲得一種心靈上的滋養,因為照顧而獲得了愛。
判別養育是否合格的標準似乎永遠只停留在孩子長大后的價值,如果不按教養的方式來評斷,似乎有失公平。然而,父母的職責不在于創造,你永遠不可能依照想像打造完美的樣板。某些時候,教育似乎失去了它本來的面貌,阻礙了發展的腳步。你永遠應只做花園里的園丁,辛勤的耕耘,為他們提供嚴謹而穩定適宜的環境,在需要的時候除草捉蟲和施肥,根據不同的特性給予不同的照料、傾聽和理解,讓他們接受風霜和雨淋等大自然的考驗,讓他們能夠自由無序的探索和發展,努力綻放出本屬于他們自己的花朵。
如同我們接受命運的安排并盡力活出所有一樣,這是屬于他們自身生命的成長,你無法干涉。養育的本質是愛,是看遍一路風景仍不覺疲憊的勇氣,是生命旅途時刻都能感受到的滋養,而不是最終的目的地。
? ? ? ? ? ? ? ? ? ? ? ——《園丁與木匠》
【后記】
當我們無法為自己所愛之人提供一個有尊嚴的環境時,便會惶恐的時時擔憂這是否會是我們下一代的命運。我們竭盡所能的改變想制定最優的“模板”,然而,卻事與愿違。
事實告訴你,這世上根本沒有最簡單一勞永逸的答案。我們只能在現有的條件下盡全力做到最好。
重拾這本書,總能讓我想起那個著名的伊索寓言《狐貍與葡萄》。撫育的過程本身就很美好,而并不止于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