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余下的生命里,把快樂當成最大的追求
我的游泳技術很爛。
丟到水里不會馬上死,但也撐不過電視劇前的廣告時間。
三年級的時候,我媽帶著我,還有小我兩個月的表弟一塊去學游泳。兩三天的時間他就學會了,而我沒有。那時他和我在一個班里,他的數學總能考九十幾分,而我只有八十多。我很討厭他在我家吃飯的時候總是在飯桌上問:
“這次數學你考幾分?”
我低著頭,心想這回又得挨罵甚至挨打,可我還想著不讓媽媽知道自己偷偷模仿她的簽名。但我知道他是絕對是知道我考了幾分的,只不過在顯擺罷了。試卷批改好以后,老師總會在課程上念名字讀分數,由高分到低分念起,同學們一個接一個地上去取試卷,下課前還要求同學們拿回去給家長過目簽名,明日上交檢查。我既害怕聽到分數又擔心著怎么還沒念到自己的名字。對于考得好的人來說是一種加冕,但考得不好的這無疑一種審批。
但語文的話我倆就換過來了,我總能考九十幾分,他一般只是能拿八十幾九十。可我從來都沒有在飯桌上問他這次語文考了幾分,不知道是出于善良還是抱著這次我放過他下次他也放過我的希望。
可他從來沒有,就像學游泳一樣,他覺得他比我聰明,他學會了我沒會,和大人們一樣嘲笑我學得太笨。
后來四五年級的時候,和姑姑去游泳館,她一般游兩下就去蒸桑拿,我自己一個人呆在周邊都是陌生人的游泳池里,無聊得很。自己比劃、搗鼓,最后算是學會了。“學會了”的定義是,能游一會兒不沉,但是幾下就累死累活,對動作標準、速度什么鬼的一竅不通。
這個夏天,我一個人去游泳,蠻無聊的。
但是好像,人生就是無聊的。
突然,我冒出了一個想法,想試試能不能埋著頭在水底、憋著氣,一下子從我站著的地方游到對岸。平時一直有跑步的習慣,自個兒認為肺活量在女生里面還算可以。我摒住呼吸,把頭埋到水里,沒戴潛水鏡但為了不撞到沿途的人我睜開了眼睛。當然,深度的近視的我在水藍一片的水底里搞不清自己離岸邊還有多遠,只管憋著氣一個勁往前游。但很快我整個人就難受起來,堅持沒多久就起身。離對岸還有一定的距離,我不甘心又返回原地,下定決心這次一定要堅持到底。
稍微休息了一下又重新開始,大吸一口氣的時候,我在心里給自己打氣。保持著良好的速度前進,不慌不亂,我很快就可以摸到岸邊的瓷磚。當氧氣缺乏開始的時候,我想對岸快到了,并盡力使自己保持淡定,蹬腿擺臂不要過快。我越來越難受,節奏也開始變得混亂,身體有下沉的趨勢,但我想我是可以的,我在向前,迎著水的阻力向前,向前,再向前,岸邊應該不遠了,不遠了。
當鼻子在水里呼呼地將廢氣呼出的時候,我的動作節奏已經完全混亂。我很累,整個人很難受。我不知道自己離對岸還有多遠,但我不甘心,依舊在堅持,但已經不敢肯定自己是在前進還是在下沉。慌亂的手臂在水里四處揮動,攪起的水花讓我更看不清前面是岸邊的瓷磚還是水晃動的光影,抑或是死亡的幻影。
死亡。
當這個詞閃現在腦海里的時候,我猛地從水里抬起頭來,本能地大口大口地呼吸新鮮空氣。
我還好。
再看向岸邊,原來只剩不過一米左右的距離,我后悔又泄氣,但已經不再想嘗試。
我仰泳,漂浮在水面上,仰面盯著已經暗下來的天空。那是一個不費力又舒服的方式,只是有點像浮尸。水在我耳邊晃動,人群喧鬧吵雜聲經過一池水的過濾,有種詭異般的純凈和沉重。回憶剛才在水里掙扎的情形,感覺自己無限接近死亡的邊緣,身體被那所謂彼岸的成功掐住而無法呼吸。如今,世界莊重嚴肅得像是在哀悼我似的壓低嗓門說話。聽說人死的時候,腦子運轉會快,外面的世界就好像慢了下來。
如果不是我那沉重的呼吸聲,我一定以為自己已經死了。
我確信自己在那慌亂掙扎的瞬間里,摸到了死亡的形狀,那撲起的水花是我生還的唯一證據。決定放棄到達彼岸泳上水面的那一刻,求生的本能蓋過一切,所謂的彼岸并非一定要抵達,而當年不夠優秀的數學成績早已不再是煩惱。
曾經以為二十幾歲的青春年少,思考死亡為時過早,拿出來討論豈不是故作深沉?直到有一個晚上獨自夜跑,電臺里聊起這個話題,主播談到一個健康的、每年定期去體檢的女性好友突然辭世,某段時間她感到不適,去看醫生的時候就被告知唯一的辦法是放棄治療。
大汗淋漓的我突然打了一個冷戰。
刷朋友圈的時候,也不時看到呼吁為一些不幸患病急需要錢的人盡自己的一份力的信息,附帶患者躺在病床上,還有病歷本的照片。我感到害怕,根本不敢點開大圖看,甚至腦補自己會不會有一天也這樣出現在朋友圈里。
最深刻的還是這個星期六中午剛起床,一個向來開朗幽默的男性朋友,突然告訴我他爸爸病重,剛剛已經從醫院回家了。下樓去刷牙,小姨告訴我,表哥的爸爸去世了,雖然我未曾見過這個對養育孩子一點都不負責的男人。
周末就突然沒有了心情。
我很驚訝,昨天這個男生還在微信里和我以幽默的口氣扯些雜七雜八的話題,今天就說最愛的人要永遠離開。從他爸爸被告知得病到放棄治療才兩個多星期的時間,他感到無力,錢花了卻仍舊沒法挽回最愛人的生命。他后悔,對從前沒能好好和他爸爸好好說話好好相處而感嘆不已。透過冰冷的屏幕,我依舊能感到那悲傷和無奈的心情。末了,他說:
“我感覺自己成長了一些。”
“好事啊。”我試著代入他的處境,但那感覺一點都不好,糟糕透了。
原來,我們與死亡原來有著那么多或明或暗的關系。世事無常這樣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如果死神告訴你,下一個輪到你咯,那你還會覺得考不上的大學、買不起的品牌、升不到的官依舊是大事嗎?
“活在當下”這句話此時顯得多么實在,什么詩歌遠方、升官發財、房子車子,甚至所謂的理想追求,如果它們讓我們不快樂,或者你并中不能從這苦中作樂的話,是不是都是我們應該拋棄的呢?人生的一生確實不能為所欲為,只圖享樂,但人一生就這么幾十年的時間,為什么不選擇過得快樂一點呢?
后來,有人和我說:“我教你游泳吧,你那動作太不標準了。”我拒絕了,“夏天太熱,就為泡在水里圖個涼快。”
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有所謂的標準,想象一下你要是見死神,你向他哀求道,“我還此生還沒快樂夠,你放過我吧。”他會拿出標準衡量你到底該不該死,然后考慮放你回去嗎?
By:說多了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