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天之所以特別,并非是年三十,而是我得到了一個重大批示,爺爺和爸允許我不再只寫豬圈、雞圈等小對聯了,而是連大門對子都由我來寫!
? ? ? ? 一個大門、十個房門、偏廈、豬圈、羊圈、雞圈、苞米倉、水井,以及“抬頭見喜”、“出門見喜”、山神廟、若干“福”字等等,毋庸置疑,這是個無比重要而光榮的任務!
? ? ? ? 天還沒亮,我被緊張又興奮的情緒叫醒,祈禱今天能有好的發揮。突然,前院老葛家響起了鞭炮聲,對,他們家每年都是堡子里最早起來吃飯的,按傳統,飯前是要放“二踢腳”的,誰家第一個吃早飯就預示著這一年不會挨餓,這是從闖關東那會留下的習俗,他家每年都很拼的。
? ? ? ? 爺爺早早的起來,院子里每個角落的積雪都打掃的干干凈凈,這是他的習慣,好像和雪有仇,容不下半塊。
? ? ? ? 奶奶和媽也都開始忙碌早飯并著手籌備擺貢桌所需食材了。俺姐只是打下手了,一會還要給我打下手呢。
? ? ? ? 我躍躍欲試,昨天從三大伯家要的金粉又翻出來檢查一遍,估摸著寫房門對子應該是夠了,其他用墨汁就可以。
? ? ? ? 時間過得很慢,終于大家吃完早飯,我也馬上要開始起筆了!擺好桌子,疊好大紅紙并裁剪,擺上筆墨,當然,這些都是老爸和姐給我打的下手。我端坐于炕上,深吸一口氣,盡量平復著情緒,從“大豬肥滿圈,小豬月月增”開始,每寫一份,姐就會小心翼翼的平放在炕上或窗臺,大概一個小時,最重要的大門對子“發福生財地 堆金積玉門”勝利完成,看著滿屋子新鮮出爐的杰作,即使現在想想,那也是滿滿的驕傲。其中一幅春聯至今難忘,寫的是:宜入新春年,種地又放蠶;種地土變金,放蠶樹結錢。多么樸實的祈愿啊!
? ? ? 與此同時,爺爺正嚴肅而熟練的做著最為關鍵的工作——擺貢桌,老爸是重要的副手,因為他要跟著學習,這是一種傳承。爺爺小心翼翼打開一層層包裝布,取出油紙做成的“宗譜”,由于時間久遠,紙面已開裂、泛黃,由上至下記錄著所有故去的先人名字,右手邊為王氏族人,左手邊為對應妻子,按25年一代人計算,最上面的先祖已距今300余年,而究竟從哪一代人闖關東至此已無從考證,我們只知道祖籍是山東省登州府萊陽縣。宗譜掛于貢桌上方的北墻上,貢桌正上方是一字排開的五個紅色的“彩”,分別刻有“福”“祿”“壽”“喜”“神”,都是美好的寓意。貢桌上最里側是一排五個花式擺碗加三雙筷子,底座是用碗盛滿米飯,中間插上高30厘米左右的高粱桿,高粱桿上用白水煮熟的白菜幫包裹,每個擺碗分別用彩色粉條,面丸子,肥肉等裝飾,最中間的是用油炸的粉條裝點,每個都是飽含敬意的藝術品,非常漂亮。擺碗的前排則是三個菜碟,里面裝有雞頭、魚肉等,再往前則是燭臺和香爐、香筒,香爐居中,燭臺、香筒分立兩側,最外側是對稱的三層大紅棗饅頭貢品,最前一排是三個酒盅,酒壺放在貢桌一側。所有工作都要在虔誠而嚴肅的氛圍中進行,我就曾因為太過活潑而被爺爺責備,尤其不能說諸如“完了”、“壞了”這樣的喪氣話。最后,宗譜上還要粘貼兩張百元大鈔,就是保佑發財的意思。
? ? ? ? 貼對聯了!成果即將面世,內心不免激動,今年的除夕不算冷,漿糊不易凍結,很容易張貼,大紅對聯在陽光與白雪的映襯下格外刺眼,頓生喜慶,空氣中彌漫著除夕的味道……
? ? ? ? 一上午就這樣匆匆而過,忙碌而充實,但這僅僅是開始,下午要進行極為重要的活動——接神。到主墳將老祖宗們接回家過年,住到正月初二再把他們送走。
? ? ? 按傳統,女孩子是不能去接神的,所以我姐是不能去的。下午三點左右,爺爺帶隊,大伯,老爸,大伯家大哥、二哥還有我,一行六人帶著濃濃誠意和期盼向主墳浩浩蕩蕩挺進,每個人手里都不是空的,有拿鞭炮的,祭紙的,香,燈籠等等,主墳離家并不遠,但要翻過一座嶺,因山路雪多,四十分鐘左右來到主墳,大家分工明確,我負責給太爺燒紙,祖太爺、山神廟、墳前集體燒紙、點香等等都由大哥、二哥在做,同時大伯、老爸開始燃放鞭炮,待祭紙燒盡后,我們在爺爺帶領下,按輩分排開,面向主墳下跪磕頭,同時大聲邀請:老吾老,回家過年!
? ? ? ? 過程中常會遇到同族血親前來接神,大家互致問候,簡單交流下來年的打算,平和而溫暖。由于大伯和爺爺已經分家,自立門戶,所以我們要各自將燈籠點燃,這是為老祖宗引路的。一路無話,只是確保燈籠內蠟燭不要熄滅,回家至大門前,要將事先準備好的一個木樁放到,意思是拴馬樁。來到貢桌前,將燭臺點燃、上香并熄滅燈籠內蠟燭,斟上白酒,爺爺面向宗譜磕頭,至此,祖宗們已經被接回家來與我們共度佳節了。
? ? ? ? 接神的同時,家里的女人們開始包餃子,個別餃子里會放入硬幣,除夕夜,誰吃到硬幣就預示著這一年會發財,除了小孩子,每個人都很期待。
? ? ? ? 夜幕降臨,各家早早打開所有電燈,孩子們的嬉鬧聲清晰可聞,寧靜的鄉村被時而響起的鞭炮聲劃破,除夕夜就這樣翩翩而來。老媽從柜子里打開神秘的包裹,拿出早已準備好的新衣服和襪子遞給我和姐,俺倆迫不及待的穿了起來,我還是有些不滿意的,因為衣服有些大,本來就瘦弱,像個蠶場里嚇唬鳥的草人,老媽則笑著說:“老根子最精神,明年就正好了!”,隨后給我和姐每人20元“壓腰錢”,然而我和姐并不感冒,因為這個錢只是個形式,過完年老媽還是會收回去的。
? ? ? ? 晚上七點左右,爺爺根據月歷牌上的指示,拿著燒紙,帶著我,我拎著燈籠和二踢腳到房子的西南方向接財神,東南方向接喜神,這都是能夠帶來吉祥護佑的除夕儀式,我和爺爺膽子都小,經過商量后還是由爺爺無比謹慎的點燃了那嚇人的二踢腳。
? ? ? ? 十一點左右,再好的趙本山小品也不能看了,全家人要來到屋外院子進行“發紙(祭天)”儀式,大家把一張桌子擺在院子正中,桌上陸續擺上燭臺、香爐、饅頭、酒盅等祭品,點燃祭紙,期間,不得嬉笑打鬧,要嚴肅認真,講話更是輕聲細語,老爸和老媽負責用手護住燭火防止熄滅,其他人分立兩側,爺爺面向貢桌下跪,連扣三頭,祈求上天與諸神保佑風調雨順,人畜興旺。
? ? ? ? 有序撤掉貢桌,即將開始最為期待的燃放鞭炮環節了,而此時,整個村子業已進入集中燃放時間,轟轟隆隆,此起彼伏,在這始終靜怡的村莊顯得格外不同尋常。家里并不富裕,沒有炫彩的各色煙花,只有一掛1000響的鞭和若干二踢腳,但鞭炸響的很勻稱,是個好兆頭,這是爺爺說的。
? ? ? ? 二踢腳自然全部由老爸點燃,我們則滿眼擔心和期待地遠遠注視著,時而被遠處升起的煙花吸引,猜測著是葛國盛他家或者是馬景余他家放的。
? ? ? ? 突然,家里來了一大幫人,原來是大伯一家來磕頭了,大伯、大娘、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大侄女,爺爺奶奶的屋子本來不大,這下越發顯得局促,大家七嘴八舌聊了幾句,便開始了磕頭環節,首輪當然是老爸這輩人,大伯、大娘、爸、媽四人面向宗譜下跪,磕完仨頭起身作揖并說道:給爹磕頭,然后在磕仨頭,起身說道:給娘磕頭。然后是我們這輩了,仍然是女孩子不允許參與但除了媳婦,所以大嫂、二嫂是要磕頭的,而我姐只能當觀眾。磕頭的程序是一樣的,但我們磕的頭可就多了,分別說道:給爺爺磕頭;給奶奶磕頭;給大伯磕頭;給大娘磕頭;給爹磕頭;給娘磕頭。就這樣一口氣磕下十八個頭,還是需要一定體力的。
? ? ? ? 磕完頭后,大伯、大娘和我爸媽會分別給爺爺奶奶、我們這些小的壓腰錢,這是尊老愛幼的傳承和體現。而后大家簡單的攀談幾句,大伯一家便回去了。
? ? ? ? 此時已近十二點,春晚也過了黃金時間,沒什么意思,大家看著電視,等待著“五更分二年,一夜連雙歲”的時刻。那時候過了十二點和現在的心境完全相反,是開心的,是“終于又長了一歲!”
? ? ? ? 實際上,過了十二點,我們是早早就睡了的,沒有什么娛樂活動,不會鬧通宵。躺在炕上簡單回想一天的忙碌,尤其是首次題寫全部春聯的壯舉,很充實,很有成就感,也很累。
? ? ? ? 當年懵懵懂懂,沒覺得有什么特別,而現在想來,那些再平常不過的儀式瞬間顯得那么彌足珍貴,那些家風與規矩的傳承才是這個瞬息萬變時代所稀缺的。
? ? ? ? 生活的變遷與節奏太快!以至于忘記了以前發生的種種,很多往事恬靜而美好,但即使努力搜尋記憶,也盡是模糊的畫面,碎片式的場景,就連奶奶當年講的神話故事也忘的差不多了,想想真是遺憾。
? ? ? ? 每每心情低落,便逃避式的回憶兒時的場景,以那清新安逸的思緒聊以自慰。
? ? 溪元2017年8月拙筆于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