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回家拍了這些照片,想寫點什么的,一直沒有想好。昨天看了張競生的故園,我覺得應該寫點什么。
望著綠油油的小麥,看著遠處的樓房,和小時候的記憶不一樣了。曾經的瓦房少了,前排的樓房擋住了后邊的記憶。
小的時候,覺得從家里到鎮上好遠啊!現在站在村頭,抬頭就望見排列整齊的樓房,瞬間感覺有點不對勁,仔細一想,或許與年齡和身高有關系吧!
小的時候,人矮腿短,在自己的想法里構建里那樣的認知。記得那個時候的樓房很少,都是瓦房,因為瓦房不高又有各種各樣的樹,遠遠望去像一片樹林。現在的樓房多了,樹也少了,風景就沒有那時的好了。
看著快要成熟的麥子,還記得小時候打場和打麥的情景。那個時候全村就一臺打麥機,防止下雨淋濕麥垛發芽,人們都是抓緊時間脫粒。我記得那個時候能打一天一夜。
站在地頭會有剎那的回憶,因為在這片土地上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回憶,也讓漂泊的心暫時找到可以棲息的地方。農村的人們很善良,城市的人們也善良,但要分情況。有錢有勢的,能像孫子似的孝敬;沒錢沒勢的,就像看空氣一樣,給你以蔑視的眼光。在夜深人靜時,我就思考這個問題。
今天就說說得到了什么思考的結果。農村的人們生活在廣大的土地上,生存的博弈在土地。怎樣深耕能讓土地多打糧食,且聚集在一個村的人都是幾輩人的關系,除了宅基地和地頭那點事,沒有什么大的利益關系,所以他們能善良的對待別人。城市的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博弈的是利益場,沒有關系就摸不到財富門路,所以他們學會了勢利看人。有時候覺得勢利看人也不是不能理解。畢竟人家也是為了生存。當自己覺得被輕視了,也不要太放在心上,而是要反思自己。別人不搭理你是因為他們不需要你,別人不需要你,說明你的價值被嚴重低估,這時就需要回到自身來思考問題了。
你在這個社會找到位置了嗎?你的價值發掘出來了嗎?你的理想還在嗎?你的熱血是否還在?你的……
在這時,我突然想到一個名詞––邊緣人。當夜深人靜突然醒來時,可以問問自己是邊緣人嗎?記得電影《少年班》的插曲《你曾是少年》,歌詞就是這么個場景。曾經的少年為何丟掉天真而成為虛偽的人。我現在還有天真嗎?或許已經丟到爪哇國了。
有些人說我很天真,是他們不了解我;有些人說我很虛偽,是他們想當然爾;有些人說我愛做夢,是他們自以為。
人活著不僅需要物質財富還需要精神財富,其實吧!我是一個曹雪芹式的人物,我渴望看到世間的美好,也清楚陽光后的陰暗。看到小孩玩耍,美女微笑,默默守候的眼神,這些都能讓我愉悅。有時看到這些美麗的人間風景時,會忍不住的問旁邊的人,你覺得美不美。不了解我的人會說,你羨慕嫉妒恨了。每當聽到這樣的回答,內心有種莫名的孤獨感。記得西游記里的拈花一笑嗎?我曾在某個瞬間想明白了它的內涵,也理解了一花一世界的內涵。人的生命的形態是在一定的時空下存在,精神的世界卻能與宇宙比肩。就像《平凡的世界》的主體一樣,我們要建設我們的第二故鄉––獨立的精神家園。用世間的真善美編織彩色的夢。
人生存在這個競爭激烈且階層固化的社會,不認真體會人性的惡,怎么去面對別人的套路。記得在和大學同學侃天時,談論什么是情商。我給下了這樣一個定義:情商并沒有什么高深的東西,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利益是什么,維護自身利益,見鬼說鬼話,見人說人話,見神說神話,人神鬼都在,就說胡話。不要把人想的太虛偽,有些人也是為了生存。當一個人為了生存堅守自己的利益,我們應該給予理解。這樣的觀點被別人說成很虛偽,內心的委屈向誰說呢?
記得剛畢業那會,經常在各個平臺上寫評論。興致來了,能寫一千多字。有時也發個朋友圈。朋友在朋友圈給我回了這樣一句話:大學都畢業了,還在白日做夢呢。看到這個評論,我回了這樣一句話:白日漫漫,太陽正好,用白日夢讓受挫的心靈暫時休息會。人之所以做白日夢是因為內心的渴望沒有實現。有的時候很迷茫,在夜深人靜的陽臺,望著遠處的霓虹,問自己是什么讓你迷茫?摘下層層的面具,從本我尋找答案。迷茫源于自己對生活的渴望與現實生活的差距。走出迷茫需要認清自己所處的生存環境,找到生存的根本,提高競爭的能力,縮短渴望與現實的距離。
時光匆匆,歲月悠悠,曾經走過的路都會給現在的自己以知識,不要太懷念過去,因為他們已經過去。歷史的車輪在滾滾向前,生活的挑戰在慢慢靠近,烈日的陽光曬黑了臉龐,呼呼的北風阻擋著前進的腳步,淅瀝的雨水讓前進的道路泥濘,人生的瑰麗在于生命的無常。揮灑少年的熱血,放飛自由的夢想,奔跑在希望的田野,體驗人生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