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聽吳院長講了一堂關于激勵的課程,吳院長的PPT字不多,由于投影設備的問題,有幾頁顯得模糊難辨,但這樣好像也使得大家更集中注意力了。吳院長在講臺上侃侃而談,一直保持著和大家的互動,大家也隨著這樣的節奏投入到課程中,也讓我時不時與身邊的小伙伴對上課內容進行討論。
在學習激勵之前,吳院長先引入了VUCA(Volatility, Uncertainty, Complexity, Ambiguity)的概念,我們的世界其實是易變的、不確定的、復雜的、模糊的,聽著有些不太穩定的感覺,但機遇和挑戰往往是并存的。
今天還挺驚訝的是,吳院長還知道洛天依,在課堂上聽到這個名字還真是意外。我很喜歡吳院長表達的,即使不贊同、不喜歡某些事物,但是也要尊重、理解那些事物的存在,以及保持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吧,畢竟有好多好多不在自己知識范圍內的事物存在呢。
另外,還說了下90后、95后的一些特質,有個詞好像說的“就是要好玩”,趕緊告訴了身邊接近90的朋友。一個說,對呀,好玩最重要,就是要搞事搞事搞事!另一個在清邁“流浪”的girl,沒對“好玩”回應什么,只是講了一遍和新交的朋友夜排檔到凌晨一點然后又早起去了泰國菜烹飪課、Massage、參加冥想課的一天,說完就消失在微信的另一端。
上述兩位朋友也曾是我的同事,我們在同一個團隊中相處了幾年的時間,但是由于種種的原因,她們離開了我們公司。下午有一個關于激勵領導人特質的測試,我的得分只有125分,就是那些經過培訓可能能夠掌握激勵工具的那類人,簡而言之就是激勵比較差的人吧。
我也曾想,如果我是那些更能激勵別人的人的話,會不會能及時幫助他們找到歐薩工作中自己的目標,增加內驅力呢?曾經看過其中一位關于離職后的一篇記文,雖然她發表時是時隔離職的一年后了,但我看完還是特別愧疚的,原來直到看了這篇記文,好像才多多少少了解她對歐薩的想法,對EHS咨詢師工作的想法,以及有過的彷徨。好在她現在也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整個人狀態也變得很積極,我最開心最期待的是,她會來給我分享“哇,我今天真的又成長了”的故事。
雖然這也不是我自己能控制得了的,但我由衷地希望身邊離開歐薩的小伙伴都是帶著新希望走的,而不是太多的失望。
我真實地覺得激勵應該是貫穿的,激勵并不是說你畫的大餅越大越好,你給的夢越絢爛越好。
餅大易脆,夢大易碎。
就像批評法環節說到的,究竟是先抑后揚,還是先揚后抑,或是揚-抑-揚的形式?我自己通常更能接受先揚后抑的,好像會覺得對方是觀察了我的表現才得出的評價,而不是一味挑刺的那類人。今天現場大家也是各抒己見,這讓我發現其實答案不是唯一的,沒有一種技巧是可以應付所有人的。贊美是需要走心的,如果去說一些自己內心也不是很認定的東西時,對方也會覺得,你這是想干啥?
不要只是把激勵作為一種技巧。
不要忘記你想要激勵別人、激勵自己,那個最原始、最質樸的原因。
初心,莫失莫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