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大門。
從大門外頭往里望,是四四方方的天井,是老舊樸素的墻面,是參差不齊的屋瓦。這座“ 四點金” 的老房子有一百多歲了。那剝落的墻面和暗淡的綠瓦是歲月的痕跡。我家就是這大門內(nèi)的幾戶人家之一。
坐在天井的臺階上,沐浴著和煦的陽光,視線正對著敞開著的大門。大門的輪廓便成了畫框,門外的風(fēng)景就此入眼。
大門的對面一大片墻靜靜地站著,從不言語。墻的低處雜草叢生,有的早已沒過你的膝蓋,有的只是淺淺點點。風(fēng)走過,草就開始搖搖起舞,但瞬息又停止。霎那間的生機即逝,又是草傍墻,墻對人。
鄰里的小孩總喜歡跑到大門前的空地玩耍,他們的加入調(diào)動起了整個畫面。他們常常沿著墻根,在草叢里尋覓螞蚱、瓢蟲或蜻蜓。雜草沒有修整,草的腳下有水流過。有時小孩一不小心摔倒了,全身一下子就臟兮兮,哭著喊媽媽。小伙伴有的嘲笑,有的湊著熱鬧,有的跑開去找大人。大人一來,大事不好,少不了一通碎碎念了,只見小孩被拽著胳膊,悻悻回家。
若是跨步走過天井,坐在大門的門檻上,所見景致也有所不同。此時視野左方有一口井,人們有的提水,有的坐在竹板凳上洗衣服,邊洗邊話家常。視野右邊是用長竹竿綁成的三腳架,架著竹竿子晾衣服。水滴順著衣物的紋路滴滴嗒嗒落地。
空地兩邊的角落各有豬棚養(yǎng)豬,這些“豬大哥”若是不安分起來,那場面可就更不一般了。若是哪頭豬弄壞了欄桿,一躥跳出矮墻,就到處撒野了。鄰里人一旦發(fā)現(xiàn)便大聲喊話,主人聞風(fēng)而至,袖管高高捋起,得趕緊把豬抓住才行。鄰居的人都來幫忙,小孩看著熱鬧也追著跑。大伙兒把豬逼到角落,用鞭抽,用繩捆,還得兩三個大漢合伙把豬抱回豬棚里,又得趕緊為豬裝修房子了。
若是抬頭望望天,除了那一片令人心曠神怡的瓦藍瓦藍外,你的目光或許還會被一抹亮紅吸引——電線上纏著一個紅色塑料袋——那可不是隨手而扔的垃圾,而是斷了線的“紅風(fēng)箏”!有時小伙伴們找來一個紅色塑料袋,將袋子的“雙耳”用細繩的一端系好,就開始了和風(fēng)的游戲。一手揚起紅色塑料袋,讓風(fēng)把袋子吹飽,“紅風(fēng)箏”便輕搖而上,另一手拽著細繩高高舉過頭頂,讓風(fēng)箏越飛越高。一群小伙伴們望著高高飛起的風(fēng)箏拍手歡呼,興致一高,他們還會簇擁著放風(fēng)箏的人跑出這空地,在小巷里追逐,撒下一片片歡笑。
除了“紅風(fēng)箏”,那電線上還總有些許小鳥的影兒。不知是誰家放出這些鳥兒來覓食。有時故意在地上放幾粒米,小家伙就能瞄準(zhǔn)機會竊食,那些想趁機捕鳥的人一撲低——沒影!鳥兒早已飛到屋檐,細細回味那頓美食呢。不過有一只特別的鳥兒,就算你把整個地面都灑滿稻谷,它也絕不會光顧的。小伙伴們也不會期待它飛下來,而是希望它越飛越高,最好帶上自己,在天空中劃出一道道白色的弧線。你瞧,兩三歲的小娃兒咿呀學(xué)語的,也會指著空中的小飛機興奮地嚷嚷:“載我飛!載我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