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ers:成長進步就像吃飯,沒吃飽就接著吃

關于成長進步,我們被知識付費產(chǎn)業(yè)的從業(yè)者,植入了太多的焦慮:

1. 我們擔心自己不知道怎么學,于是我們想著要跟其他人學習

2. 我們懷疑自己的思考沒有價值,于是我們喜歡聽其他人的分享

3. 我們害怕自己會走彎路,于是我們總想找人幫我們少走彎路

……


持有以上心態(tài)的結果是,我們的錢包一點點地被人掏空,腦袋里被人種下一個又一個的概念,我們內心越來越焦慮,但是我們的生活并沒有發(fā)生實質改變,只是像上癮一樣。毒癮不來就是正常人,毒癮發(fā)作就是個瘋子。


看一篇文章,覺得生活改變,放下文章,生活又回歸原狀。于是再看一篇文章,打一些雞血,心情又振作起來,三天后,又是老樣子。一年、兩年、三年過去了,你看著公眾號寫手們靠著賣課賺錢,在朋友圈里塑造人生贏家形象給你勵志,你自己卻在地下室里吃點泡面摳著腳趾,與全世界“最優(yōu)秀的大腦”同步。


我認為這個時代有一個普遍的問題,人人都犯了一個泛濫性的分享癥,總是想教別人一些東西,分享出去一些東西,而這些東西其實自己也未必能理解。但是當我們教出去、分享出去的時候,仿佛自己就能理解了。于是,所有人都不相信自己,都認為在其他人那里可以得到答案,都感覺外來的和尚會念經(jīng),都說自己沒有得到的才是最靠譜的。


但是我卻相信,越是成長的起步者,越是初階的持續(xù)行動者,越要向內尋找,在自己的心中尋找答案,從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中,挖掘出成長進步的智慧。


我們一直以來與自己相處的時間太少了,其實我們的生活經(jīng)驗里到處都是干貨。只是我們的認知被屏蔽了,看不到這些關聯(lián);我們自己身上充滿了讓我們進步的寶藏,但是我們卻拿著金飯碗討飯。


那是誰屏蔽了你的認知呢?想從你身上賺錢的人,在努力地用自己的訊息干擾你的認知,觸發(fā)你產(chǎn)生無用的需求,制造你的情緒波動,讓你被一篇文章的打動就掏錢購買。

?

你本來可以有一套內生的、屬于自己的造血系統(tǒng),但是商業(yè)卻把這些功能一點點地閹割,慢慢剝奪你的自主思考能力,逐步接管你的思考和意志。最終,你就失去了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與面對未知的行動能力。


遇到事情你不知道要怎么看,你要等著其他人告訴你,哪個是對的,卻沒有自己的判斷。也不敢做出決策,自己承擔風險,做了錯誤的決定,只會怪罪他人,卻不嘗試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慢慢地,你發(fā)現(xiàn),你很焦慮,但是除了花錢緩解焦慮,你什么也做不了。但是緩解是臨時性的,所以你需要持續(xù)地花錢,你的已購列表里積累的課程產(chǎn)品越多,你就看著知識網(wǎng)紅變著花樣開發(fā)新產(chǎn)品讓你付錢。


這件事情你也許覺得沒有什么問題,因為大家告訴你,你在為知識付費,你覺得自己很偉大。但是我們換一個比方你就知道這是個什么性質的事情。


每天你肚子餓去吃飯的時候,你是怎么做?你開始吃飯。


當你開始吃第一口,你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吃飽的時候,你會怎么辦?


方案1:繼續(xù)吃第二口。

方案2:焦慮,懷疑人生,怕走彎路,開始找如何快速吃飽的方法。


所有的生活經(jīng)驗會告訴我們,如果沒有吃飽,再吃第三口,再接著吃,直到自己感到飽了,今天的用餐環(huán)節(jié)就可以結束了。條件好的,再來個果盤。


這就是生活的智慧,沒有吃飽怎么辦?接著吃啊,一口一口吃下去就好了。


如果有人因為第一口沒吃飽,然后開始焦慮,于是開始在網(wǎng)絡上搜索,如何快速吃飽。正好有個人開了一門課,教你如何三個步驟快速吃飽飯,于是你就買了。你餓著肚子上了這門課,結果發(fā)現(xiàn),你崇拜的知識網(wǎng)紅告訴你,你沒吃飽是因為,你的筷子不夠好,讓你試一下他們家新出的象牙筷子,還有鑲銀邊,可以快速吃飽,買五雙就送一個碗。于是你買了五雙筷子還有一只碗……


看到這里會不會覺得好笑?這就是現(xiàn)在的內容電商在做的事情,說是要教你快速吃飽飯,但是卻在給你賣碗筷。


用你的生活經(jīng)驗來看,如果你吃第一口沒有飽,你只要接著往下吃就好了。你不需要去餓著肚子買碗筷,你只要接著往下吃就好。


接!著!往!下!吃!


就這么簡單,這個說得理論感更強一些,就是:


持!續(xù)!行!動!


成長進步也是一樣的啊,當你做了事情卻沒有看到結果的時候,你要做的就是接著往下做啊。


我學了三天的英語沒進步怎么辦?繼續(xù)學啊!

我練了三個月新概念沒效果怎么辦?接著練??!

……


關鍵在于,在做的過程中不斷調整,復盤總結,優(yōu)化提升。如果你不做,你去收集方法,你就是在餓著肚子買碗筷啊。


肯定會有人說,我怕走彎路浪費時間怎么辦。“彎路”就是商家給你制造的一個營銷概念,讓你以為你花錢買了就不會走彎路,或者少走彎路。我的觀點是,人生處處是彎路,既不存在多,也不存在少。隨便你怎么走,都不可能是直路,因為凡事在變化的,你現(xiàn)在以為是直的,其實可能是彎的。


當你想要“少走彎路”的時候,你就等著被人騙吧。我們要做的是,在彎路的基礎上吸取智慧,不要因為對彎路存在恐懼而被人操縱利用,相反地,在彎路上超車,不也是挺好的么?


別人賺了你的錢,洗了你的腦,對你來說,就是彎路了。

你每一次拖延猶豫,浪費時間,其實也是彎路。

你一開始迷茫糾結,到后面明白確認,也是彎路。

你說不能走彎路,我認為你這樣想反而就是彎路了。

……


就以生活經(jīng)驗看,從北京開車去上海,哪一段不是在走彎路?


于是你看,當我們面對成長未知的時候,我們只要看看生活經(jīng)驗就能吸取到智慧了。


面對未來不知道要怎么走,就想想你是怎么吃飯的:一口一口吃到飽為止。

面對害怕彎路的心態(tài),你就想想你開車去任何地方,哪里來的一條筆直無彎的路?


需要有人開課教你這些么?需要你花錢再去讓別人把道理給你講一遍么?


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構建好從生活經(jīng)驗到概念世界的隱喻罷了。但是你太不習慣自己獨立思考了,所以你根本沒有辦法思考,也不會去行動,所以你大概很難感受到用行動去領悟,以打通生活與成長智慧的快感。于是你能做的,就是,買課,買課,買課罷了。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消費升級,需要我們的買買買,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也算在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貢獻了。


最后我也套路一下,如果你想要更多啟發(fā),強烈推薦一本書,《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作者喬治·萊考夫和馬克·約翰遜,浙江大學出版社。這本書略有難度,但是有難度的書,才能拉開人與人的差距。雖然我知道也許你買了也不會看的……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