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雅》
斯干 周宣王慶祝新宮室落成的詩
除了描述環境,祈愿住宅寬敞,風雨無憂是君子居住的地方,有吃有穿。還有祈愿好夢,生殖后代,無論男女皆喜,最后是祈愿男孩子撐起家庭,女孩子不要參與家中是非,使父母遭受非議。
由衣食住行的物質,到后代品格,一個中年人的承上啟下躍然紙上,最后是孝字為先,“無父母詒罹”。
世世代代,就是這種物質樸素的滿足,人品素質的祈愿,才有了生生不息的文化。和我們現代人沒什么區別,有房子有兒女,有健康有高堂。似乎沒顏值什么事兒。
鴛鴦 祝頌之歌,祝君子多壽多福
原來鴛鴦于飛,鴛鴦在梁,是祝君子萬年,福祿安康,福氣滿滿,與同詩中的乘馬一樣的。就像祝愿你家前院有雞后院有豬,鴛鴦和馬就是現在的雞鴨鵝狗。這樣看來古代鴛鴦很常見啊。和鴛鴦戲水出雙入對沒什么事兒。
常棣 宴兄弟之歌
兄弟之間最無法為外人道的是死喪之威,就是家人離去帶來的悲傷,共同的父母會有共同的情感。而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時,良朋也不會來幫忙,朋友是在安寧時使用的。兄弟之間的感情取決于兄弟小家中妻子是否宜爾室家,琴瑟和鳴。好好想想這些道理,確實這樣。通觀下來,整篇仿佛是老娘舅或街道大媽在苦口婆心地講道理,從花到鳥的比喻,死喪、外侮的意外,家庭和美的正能量,然后讓你捫心自問一下。想到最近在追的白夜追兇,孿生兄弟彼此照應,互擔風險,果然是朋友幫不到的。同情獨生子女。他們遇到橫事怎么辦?制定政策的人恐怕沒有讀過詩經!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