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見·大史話】(C0002)黃河馬面鱷
——伏羲頂著一腦門子汗珠匆匆趕來觀察:“哦,這是個啥家伙?”
任 見
伏羲領著人們躲避洪澇災害,追逐可以獵獲的動物及成熟的植物,尋覓能夠平安地生息繁衍的地點,見黃河中游一帶草木繁盛,野果豐碩,魚蝦肥美,走獸猥集,氣溫也十分宜人,就住下啦。
作為頭領的伏羲,膂力強勁,還比大家有腦子,他培訓人們,用細藤條結成網(wǎng)撈魚濾蝦,把捕到而吃不完的小獸蓄養(yǎng)起來,讓它們跟著屁股,哼哼唧唧,好玩,肥大起來,扭翻宰了,吃燒烤。
野獸們行的是叢林法則,弱肉強食,它們不管你來自于葫蘆還是南瓜,看你只是肉肉。因此伏羲部落周圍的深草密林中危機四伏,猛獸的眼珠在黑暗的夜色下幽幽閃光,部落里照顧不周的小把戲兒還真有被叼走吃掉了的。
聰明的伏羲教大家搭一些地窩棚居住,壯漢子掰樹枝,弱女子撿柴草,選一處坑,架木,苫草,建起了中原大地上最初的民居——第一代市區(qū)。安全,御寒。
這可不簡單啊,這是先民們由順應自然到改造利用自然的巨大跨越,比伏羲他爹那步伐還大。
遠古時期,人們在生活中順著心里的意思來,但生存條件怎么說也是惡劣的。天亮了出去弄吃的,天黑點名就有少了的——讓野獸弄去當快餐了。
環(huán)境惡劣,生齒增殖緩慢,常常突現(xiàn)的各種災難,令人猝不及防,因而伏羲氏把很多功夫下在“測”和“卜”上,出去摸鱉撈魚,采擷瓜果,伏擊野獸,時刻留心一切征象,以之對事物進行先測,進行預決。
伏羲力爭把每一次“測”和“卜”的結果——“果報”都記下來,據(jù)任見先生考證,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以后有所比對,簡單方便,所以稱作“易” ,記錄的語句稱作“易辭” ,記錄的那本軟面抄稱作《易經(jīng)》 。
伏羲的手下,伏羲氏的部落民,跟著伏羲,正如一群貓鼬,唧唧喳喳,鬧騰不休,但他們記著一條:采摘、漁獵期間發(fā)現(xiàn)什么所謂吉兆、祥瑞,當然,也有他們認為的兇兆、惡瑞,就立即屁顛顛地奔去匯報給首領。
洛陽北部一帶,黃河剛剛出山,水面浩大,岸灘平緩,人們摳鱉摸蚌,嬉鬧期間,忽然發(fā)現(xiàn)水中有大家伙出沒。馬面鱷,鱷的一種。
有疑問曰:黃河?有鱷?
任見先生釋曰:然也。河南稱作“豫” ,甲骨文的“豫”字就是一個人和一頭象嬉戲,或者說一個人扭著象鼻子在玩,名志其實,遠古斯地高溫多雨,不但有鱷,而且還有大量的短毛象,它們四處游蕩,堪稱霸主呢。犀牛也有,猩猩也有,貓熊也有,孔雀也有,亞熱帶氣候,你想想吧。
馬面鱷身長九尺五寸,臉似野馬,卻生有兩只肉翅膀,頭頂虬須,背負龍鱗,凌波踏水,如履平地。從未見過,這是神物,還是鬼怪啊?人們跑得上氣不接下氣,火速稟知伏羲。
馬面鱷離開黃河中流,左一晃,右一晃,溜達到南岸的河汊里,繼續(xù)逆水向上。這條黃河支流后來干了,它在洛陽市正北,孟津的白鶴鎮(zhèn)東邊。
伏羲頂著一腦門子汗珠,匆匆趕來了,他緣著河岸,一邊走一邊觀察這頭巨鱷。人們前呼后擁瞧新鮮,瞧熱鬧,伏羲不得不一次次摒退他們,怕人多,惹惱了神物。
馬面鱷走到淺水處,背脊暴露出來,伏羲看到它的鱗甲有不同的顏色,組成均勻的斑點,就按照那些斑點的相對位置在岸邊沙灘上畫出來,跟手下嘍啰們一起研究,猜度意思。
任見先生請你注意:馬面鱷。
北京師范大學的教授、博導們說:“任見先生擯棄了流傳千年的馬,請出了振聾發(fā)聵的鱷,這是珍貴的建樹。”
馬面鱷被后世無知的人們口口相傳為“馬” ,還煞有介事地傳說,它背上的圖和伏羲復制在岸邊沙灘上的圖,是馬身上的“旋毛”,即上天責成黃河賜給人類的神秘“河圖” 。
伏羲是個有責任心和愛動腦筋的人,責任心,使他時刻不忘為他的氏族的生活進行卜測和預算,動腦筋,使他埋頭在河圖這個斑斑點點的數(shù)字組合里邊挖掘、探索,居然弄出了個玄而妙之的學術成果——八卦。
伏羲因“河圖”作“八卦” ,靈感是否來自黃河里的“鱷龍” ,無法考究,但在河灘上撿到有天生斑點的石頭,可能性相當高。
河洛美石撿了回來,狂風暴雨出不了門的日子,在山洞里翻弄,可能性也相當高。
伏羲以八卦符號重新整理平日記錄下來的“易辭” ,后來索性不管氣候了,大太陽天也不出工,日夜貓起來搞這個項目。
伏羲陷進了“易”里,漸漸變成了一個巫師。“卜”和“測”一套一套的,政治權利卻搞丟了,他的部落早已分崩離析,變成了散布在各地的許多新的部落,出了許多新的首領。
當然,更加廣大的大地上,有更多的部落首領,著名的有炎帝部落,蚩尤部落,黃帝部落,他們相互殺伐,頗不消停,甚而十分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