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曾經(jīng)夢想著能夠從頭來過,在他們快失去一切時將生活歸零。這正是這本書的經(jīng)歷,也是馬克李維的故事。
《紐約時報》記者安德魯在晨跑中遇刺,醒來后的他發(fā)現(xiàn)自己回到了兩個月前。上天給了他第二次機會。他有兩個月的時間調(diào)查一樁丑聞的真相,找出殺害自己的兇手并彌補對愛人犯下的罪孽。
書中的安德魯在新婚前的派對上對一個女人一見鐘情,他因此對青梅竹馬的愛人愧疚無比。他的上司讓他調(diào)查一樁關(guān)于亞洲棄嬰事件以及追查阿根廷竊嬰事件,但最終知道,上司也是被搶的孩子之一。安德魯?shù)纳纤纠盟佯B(yǎng)父,也就是那位竊嬰事件的主謀,送進監(jiān)獄。雖然安德魯竭力找尋兇手,卻始終毫無收獲。書的結(jié)尾揭開了這個謎:
兇手便是安德魯一見鐘情的女子,她因安德魯將自己的親生父親揭露而怨恨他。同時,她的姐姐是安德魯?shù)纳纤尽K櫚驳卖敳⒃O(shè)下陷阱。她用插入腰部留下傷口的剝皮器結(jié)束了安德魯?shù)囊簧?/p>
我是馬克李維的忠實書迷。他的所有書中都與“兒童”和“歷史”有關(guān)。通過每一篇小說,他重新揭開世界歷史中幾乎被人類歷史遺忘的丑陋:1915年至1923年,奧斯曼帝國對亞美尼亞人實施了慘無人道的種族滅絕政策,導(dǎo)致150萬人死亡。在上世紀60—70年代,阿根廷軍政府執(zhí)政期間,有至少3萬人因被視為異見分子而遭到殘酷的折磨,最終葬身大海,他們的孩子被奪走,重新編造身份,在對自己父母一無所知的情況下長大。
書中以美國新聞從業(yè)者追求真相的勇氣關(guān)注兒童的生存境況并以此觸發(fā)對深層社會問題的思考。
除了對歷史、社會的思考,書中也能讀到對自己的啟迪:
“一切都會過去的,生活只是一場百分之百必死的疾病。”正是因為每個人都會死,現(xiàn)在的我們更應(yīng)懂得珍惜。珍惜現(xiàn)在你所擁有的一切,并對所有愛你的人回報以真誠、熱烈的愛,這樣在“疾病”來臨時,你不會留下遺憾和悔恨。
與時間賽跑,沒有什么是做不到。
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活著為了講述》中寫道:“生活不是我們活過的日子,而是我們記住的日子,我們?yōu)榱酥v述而在記憶中重現(xiàn)的日子。”我們活在當下,應(yīng)該憧憬的,是將來更真實,更光彩奪人的自己。而不是在意過去帶來的榮耀。正如《百年孤獨》中寫的一樣:
“無論走到哪里,都應(yīng)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
在黑暗中看到屬于自己的曙光,正是與時間賽跑時最大的動力。人可以等時間,但時間不等人。在有限的時間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減少對他人的傷害并及時彌補,對所有人保持真誠、善良之心,這正是與時間賽跑最終的目的。
世界廣闊,前程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