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寫文章了,也沒有認真的思考過許多問題,更沒認真的考慮過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今天和好朋友的一次偶然爭辯,讓自己內心非常的不平靜,各種懷疑周圍的人事物,各種懷疑自己,各種亂七八糟的想法,各種莫名其妙的決定,各種否定自己內心真實需求的表達。有那么一刻我真的想暴走,但我不甘心放棄,可又不知道怎么發泄自己當時的情緒和委屈,公共場合我既不能大吼大叫又不能摔東西打人,唯一的辦法只有偷偷的流眼淚還不能讓別人看到,因為害怕影響別人情緒更害怕引起別人無端的猜忌和騷動。
為了照顧自己那該死的“面子”,我想盡辦法控制自己的眼淚讓自己冷靜,也就是這個過程中,我突然想到小時候的一段經歷和其中的話語——那是初中的時候,家里的墻壁地板樓梯全部重新裝修,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鋪木地板和爸爸的對話,爸爸每鋪完一塊再鋪下一塊的時候,都會在兩塊地板之間留一條縫隙。明明可以緊密的挨在一起的兩塊木板,為什么要在中間留縫隙呢?記得當時爸爸的回答是:“這個縫隙叫做伸縮縫,過一段時間這些縫隙就不明顯了;因為地板會生長,如果不留下這些縫隙,天氣熱的時候地板就會翹起來很難看的。這個和你物理課學的那個熱脹冷縮原理是一樣的。有時候做人做事也得這樣,凡事留有余地就是為自己留了退路。”
說來也奇怪,也正是這個和當時處境完全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拯救了當時暴怒的我,讓我心情豁然開朗。凡是留有余地,做事如此為人亦要如此。就好比:做菜時放鹽一樣,先放一點點不夠再加就行,這樣不至于做出的菜太咸難于下咽,這是留有余地;亦如新買的褲子太長穿不了,去剪裁的時候反復叮囑裁縫少剪點,生怕剪短勒不好看,這是留有余地;話不說絕,事不做盡,鋒芒不全露,得理讓人三分,有福大家共享,這些都是留有余地。
古語說:”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食“。給自己留余地,進可攻退可守,飛翔就是天空,回歸就有家園;給他人留有余地,實則為自己留有退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把別人推向懸崖,自己也將身處險境。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過猶不及,凡事都是如此的道理。記得在書店看過曾國藩說過的一段話:“人生最佳的境界是花未開全月未滿“,這是一種從容淡定的心態,是一種通透頓悟的智慧,更是留有余地的美麗。真正有智慧的人,就像爸爸說的懂得給別人留有余地,掌握這個技巧的他們猶如掌握了一門至高無上的武功,使他們舉手投足之間收放自如,而同時他們也深諳了一種處世哲學,讓他們與人交往時進退有度。
我終于看清自己一直努力尋找和追求的東西,已經完全變質成和那些所謂的優秀成功人士賽跑,并拼盡全力只為超越他們證明自己的價值,而這并不是當時聽爸爸說那番話時,自己懵懂的認知——善待他人,快樂自己!
感謝這一次偶然的語言沖突,更感謝自己那無聲的淚水和僅存的一絲理智,讓我重新憶起兒時爸爸樸實經典的話語,讓我真正懂得留有余地的道理,而這將是破譯我人生的密碼,教會我善待他人,而因此美麗我自己!
僅以此文獻給2017年6月27日全新的自己
【原創作品,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