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隔壁旅游系的女同學特羨慕我,整整齊齊的床鋪,整整齊齊一排的名著。在那個女孩子很喜歡逛街的年齡,我最愛的是圖書館和學校附近的圖書市場。
宿舍一知友,有一天,突然和我說:安寧,以后畢業有房子了,我要每天穿著白紗看書寫作,想想都美極了。
然后,我們就互相憧憬,想象那樣的讀書寫作場景。
年少雖輕狂,卻也明白,這是對精致的追求,是一種儀式感。這個儀式感關乎讀書,用全部的熱愛,用生命讀書的追求。
2.
我有一個好朋友,特別追求精致美。
有一次,她說:我看書從來都是坐在書桌前,不然不看書。
工作很累時,我是倒著也可以,躺著也可以。后來,肩頸疼,整個人一下不好了,想起她說的話,慢慢回歸正常。
愛書的女子,自帶一種智慧美,一種舒服感。每每和她見面,總是如沐春風,講究的餐盤,講究的美食,整齊的書架。
相似的人容易互相影響。后來發現,但凡坐在電腦前寫作,或者看書,我基本要求自己家里的環境整潔干凈,妝容得體。無形中,心情會變得非常好。
3.
愛書的人,有時候,說不出來哪里好,就是會默默讓別人感覺舒服。
以前職場奔波出差,相遇過很多同住的朋友,穿衣的講究和房間的臟亂真是沒法相比。大跌眼鏡的同時,不禁會問:為什么會差別這么大?
去年日本游玩,相遇一位上海的姐姐,至今難忘。
游輪上的日子,房間是我們游玩回來唯一靜心的場所。任何時候,房間都是干凈整潔的。閑暇時,我讀書《活在當下》,一本關于佛陀的故事。姐姐也會和我聊自己讀的書,真是時光靜好,活在當下。
房間里的垃圾桶沒有塑料袋,只在旁邊放置幾個一次性紙袋,姐姐來例假時,洗手間依然干干凈凈,每次使用完,即使很干凈,她都會用凈水再擦拭一次。
到上海港口,下船時,我們離開的晚,服務員希望提前進來收拾,他說:你們是不是信佛?
我驚訝,他說:你們在看佛陀的書,而且所有的房間里數這里最清爽,下一波游客很快要入住,我們卡著時間必須收拾完,只有這個房間收拾起來最不費時間。謝謝你們!
從進來到離開,始終干凈不凌亂是我的風格,這次遇到同頻之人,更是歡喜。
讓別人舒服是一種教養。無論是在私密的空間,還是在大環境之下,為別人著想,保持精致美,更是對自己的尊重。
對精致美的追求,不應該只是流于好看的衣服,得體的妝容,更應該刻入我們的骨血。在我們教孩子閱讀時,在我們教孩子為人時,潛移默化的傳承其實就在每一時每一刻的當下。這是很多人已經丟棄或者缺失的,是我們必須學習的一種氣質。
若有氣質藏于身,歲月從不敗美人。希望,以我們為鏡子,生活里處處有愛,有美,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