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漸入、生日將至。每年的這個時候,我都刻意不去記自己那個特定的日子,除愛人偶有提及并詢問我要不要慶祝一下,我才反應冷淡的應和一聲:不過,有什么好過的。我怕過生日。
母親身型矮小,在一個深秋傍晚完成了公社的公分后又去為家里割了一擔柴伙,回家已累得吃不下飯,歇了一會就把我給生了。后來的幾年里,小妹降生突然母親自己搞把剪刀點了盞油燈就自己接生了;小弟的到來把母親拖去鬼門關走了趟,養育我們一眾兒女的艱辛難以言表。
每每念此,提到生日就會想到母親所受之苦,了無興致。加之受家境及當地習俗的影響,在我們那地兒一個人大多只有滿月、滿周歲及60大壽等重大誕辰會儀式式的慶祝下,平常年歲里,生日除了老房木衣柜門后面標記的小串數字外并無他意。印象中家里兄妹們的成長的歲月里是沒有過生日的概念的,更別說買個蛋糕慶生之約,而我也習慣性地不曾記得弟弟妹妹們的生日,她們也同樣不會記起我的。
所以生日之于我,除了再次提醒母親在那個秋天承受著怎樣的痛苦才把我帶到這世上的痛苦經歷之外,再就是又一次自己扇自己一耳而爾:看你又是一年混跡,仍無非凡建樹可以讓父母家人為之驕傲的,這虛度的一年又有什么可慶的?徒增煩憂。
成家后,奔忙生計中也相繼迎接了自己倆個孩子的到來。醫院待產時愛人撕心裂肺的痛讓我仍心有余悸,男人抖了幾秒鐘后即讓女人承受之后的千般痛苦,我那刻真的有懷疑過自己要孩子的決定,心疼又無助。由此,我更感覺自己愧對家人愛人,對專門為自己而慶的生日更多了幾份排斥。
好在孩子的成長快樂及生活瑣碎早早淹沒了降生時的對愛人那深深的愧疚,尿片奶粉后是孩子學習教育、家長里短柴米油鹽,暈暈乎乎間也把生活過成了旁人羨慕的樣子。而每年孩子生日,也開始變成家里一個重要的日子。
愛人喜歡熱鬧,不需提醒便會在孩子生日即將來臨的前昔就盤算著怎么給孩子一個像樣的生日聚會。她總是積極的張羅著水果禮物,備足孩子們愛吃的零食,孩子們則興致勃勃地早早告之小伙伴們界時一定來玩,相邀玩伴一起開心慶祝見證成長。我呢也會推開一切應酬早早回家準備家宴,借此機會召集父母家人團聚一下。
孩子們在歡呼雀躍中擺開裝飾精美的蛋糕點起蠟燭唱著祝福,而搖弋的蠟光余輝處,孩子的媽媽柔情相視感受著孩子健康成長的幸福,那一年那一日的體膚之痛或許也已笑淡云煙了吧。而我的母親也會憨笑著深情凝望,兒孫滿堂衣食無憂正是她渴望的簡單幸福吧。這是我的片面理解。
切蛋糕時,我讓孩子先送上媽媽和奶奶那份,說聲媽媽我愛你、奶奶謝謝你。在他們能聽懂的年紀我會告訴他們,母親把孩子帶到這個世上來時要遭受著多大的折難、流淌著血、痛忍著淚,他們的生日即是那年母親的大苦大痛之日,勿忘親恩。
愛人的生日,我也是不能忘記的。可她的生日恰逢春節多半都在回鄉趕路的途上,少能為她慶生的機會。在僅有的幾次得閑里,我會為她訂個包廂整個小局,邀請她一眾好姐妹酣唱一宿,鮮花禮物、幾杯小酒,也圓圓她小小的公主夢。歲月逝快、青春難在,我也學著用自己不擅長的小情調感激這位與我相伴風雨的女人。
母親的生日?父親的生日!!!我竟然不記得了,愧容滿面。舊的手機里曾存的備忘業已無從查找,只記得好似在初夏,現已早早錯過。雖父母也如我一樣從來不會提及自己生日的事情,可我自己卻在習慣間忘切了對他們本有的關懷。我萬分痛恨自己的不孝,好在家妹還依稀記得,我約好了她及弟弟來年時一定要一起回來陪父母聚聚。
因此,今年我也過過我的生日,不只為自己,更為家人。
那天,我會做上一頓可口飯菜、一杯薄酒敬給父母的辛勞;會給孩子、愛人、父母都送上一份簡單的禮物,一鞋一襪皆是溫情;會備好蛋糕點上蠟燭,許愿里定會有父母和家人的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