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女兒首次公開演講”,視頻標題成功吸引了我的眼球。
我很好奇,那個王朔聲稱“我不要她成功”的女兒,到底長成了一個什么樣的人?
姑娘一頭烏黑的披肩直發(fā),眼大膚白,個兒高有點壯,按王朔的說法“咱們平頭正臉一副正楷的樣子”。
姑娘開口第一句話說,“我從來沒有一個特別明確、具體、龐大的目標,讓我可以朝那個方向努力,好像人生是被規(guī)劃好了的。好像并不是這樣。”定下了演講的基調(diào)。大學(xué)念經(jīng)濟,進入世界幾強的會計師事務(wù)所工作,“覺得不是特別適合我”,遂去法國學(xué)法語,向家人朋友交代是為了回來讀史論。“當時真的是因為我男朋友在巴黎,我去那兒完全是為了談戀愛的”,她露出第一個頑皮的笑容。當時的男朋友成了老公和工作伙伴,小兩口成立了“一千遍工作室”,做藝術(shù)相關(guān)的設(shè)計和出版。
接著她聊起一部藝術(shù)作品,“這個作品并不是現(xiàn)在宣傳的特別正能量的東西,但是它對痛苦和童年的描述是特別生動的。這是我特別喜歡的”。又提到十個人組成的工作室,每個人豐富而不同。
然后,她提到作為美麗中國的志愿者走訪偏遠學(xué)校的經(jīng)歷,說起只有10%升學(xué)率的學(xué)校里,孩子們在英語、美術(shù)課上積極快樂的表現(xiàn)。“我覺得素質(zhì)教育不是為了將那些孩子納入城市系統(tǒng),讓他們按部就班地上小學(xué)、中學(xué)、大學(xué),更是要教會他們生活是有很多種可能性、很多種面貌的。我覺得這才是對孩子們更重要的東西。”
演講視頻下面,有網(wǎng)友評論:“沒有一個核心的主題,聽得云山霧繞的”。
我倒覺得恰恰相反。短短五分鐘的演講,一個經(jīng)歷豐富、內(nèi)心獨立、價值多元、平和可愛的女性形象畢現(xiàn)。
君不見她聊自己、聊工作、聊見聞,都貫穿在“生活應(yīng)該有各種可能性,別把正能量、所謂的成功當成理想生活的范本”這一價值主張之下,圍繞的都是“一種生活方式不是一種生活,因為生活并不是線性的”這一演講主題。
王朔曾猛批“成功說”:“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這詞兒了。什么成功,不就掙點錢,被傻逼們知道嗎?!”君不見,今日姑娘在臺上笑吟吟表達的觀點,與父親當年的主張正是一脈相承。
“我干嘛不對她寬容?我干嘛要對她嚴厲?我希望她干嘛呀?我什么都不希望她。”毫不功利的教育下,女兒長成智慧又美好的樣子,王朔應(yīng)該很驕傲吧。